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雪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瀚的诗海中,文人墨客不惜笔墨,给雪冠以不少美名,别有情趣。雪呈六角形,便称之为"六花""六出"。如唐代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唐代高骈《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楼钥":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元代白朴所吟:"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六出  相似文献   

2.
雪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瀚的诗海中,文人墨客不吝笔墨,给雪冠以不少美名,别有情趣。六出雪呈六角形状,便称之为“六花”、“六出”。如,唐代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唐代高骈的《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  相似文献   

3.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因此,后世的人便把李白称作“诗仙”。  相似文献   

4.
董瑾 《华章》2011,(2):52-5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相似文献   

5.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常借寻仙和纵情山水的方式,来解脱自由与理想不能实现和个性受到束缚时的愤懑。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赞其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故后世称他为“诗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许多个性鲜明、令人敬仰的名诗人。人们提及他们时,往往不是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是用一个有趣的别称来称呼。应该说,每一个别称均有其来源,或是源于诗人创作的特点,或是源于其某一作品。因此,了解诗人的别称,对于我们了解诗人、理解作品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1、李季——“石油诗人”。中国现代诗人李季曾以《王贵与李香香》蜚声文坛。建国后,他一度深入玉门油田锻炼生活,了解石油工人的疾苦,写下了大量的歌颂祖国石油事业和石油工人的优秀诗篇,如《石油诗》《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等,反映了石油工业建设的广阔生活画面,他也因此被称为“石油诗人”。2、田间———“时代的鼓手”。田间在抗战时期写出了《给战斗者》等大量鼓点式的短行诗篇。这些诗短小精悍,音调铿锵,战斗性强,表现了人们的战斗情绪,极富鼓动性。著名诗人闻一多曾因此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称赞他“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间不知有多少位诗人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光。他们各自在诗歌的王同里恣意驰骋,各领风骚,因此获得了后人的一致赞誉。他们的别称,就是人们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焦伟 《语文知识》2006,(3):25-25
美人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相似文献   

10.
“静看檐蛛结网低”,说的是:诗人无事静坐堂前,看屋檐下的蜘蛛结网。因为能看到蜘蛛结网,所以才有“结网低”的感触。蜘蛛结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捕食飞虫,诗人也知道这一点,但是,诗人又同情小飞虫,为它们打抱不平。“无端妨碍小虫飞”,蜘蛛的网结得太低,妨碍了过往的小飞虫。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 古诗教学说简单很简单:首先,让学生记住诗人的姓名及生活的年代;接着指导学生背会难理解的字、背熟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般来说,古诗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热爱,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短短的几句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谁能来有感情地读一下?”刚刚学过《所见》后,我简洁地导入新的古诗课。“我!”小宇没举手就站起来了,一脸诡秘的笑容:“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背诵时,他把“爱晴”拖得很长很长,学生们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它不仅一千二百多年来为国人所传唱,而且流传至日本,妇稚皆习诵之。诗人对诗中事件景物的描述是一种倒叙结构:先写所见之景,后写夜泊,而不是写先到客船再写所见之景。诗人运用的是“倒拈”这一艺术手法,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重新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14.
古诗欣赏     
《神州学人》2001,(5):50-50
诗人寻访一位隐士未遇,怅然记下与童子的对话。松树下问隐士的徒弟:“师父哪去了?”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云雾很浓,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5.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贺知章,留给后人的杰作可能不算多,但他却是慧眼识李白的伯乐。《咏柳》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诗人观察细腻,构思独特,描绘生动,成了脍炙人口、百吟不厌的千古佳句,尤其诗的前两句有许多妙处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17.
南京的别称     
1.金陵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高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古称“金陵”。南朝齐谢跳《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封号     
孔子一生算不上得志,死时也仅被鲁哀公在诔文中礼节性地称为“尼父”。但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以后,历代帝王为了表示“尊崇”,不断给孔子加封增谥,  相似文献   

19.
陆宝君 《师道》2004,(12):35-35
中国古诗是一种独特的化景观,在科技长期不被重视的年代,她浓缩了中华化的精华,尤以唐诗达到诗歌的鼎盛与高峰。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国人胆敢宣称或被公认超越了古代的李杜等大诗人。那些经过岁月磨砺与时光淘洗而留存至今的经典古诗,不仅在国内广为传诵,翻译成外后也在多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丰孟 《考试周刊》2012,(80):27-29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积淀民族厚重、灿烂文化的古代诗歌更可谓“中华文化的瑰宝”。教科书所选的古诗多以其文质兼美、情感丰富、意境深邃而经久不衰。新课改的今天,古诗阅读教学依然多停留于“浮光掠影式”的浅阅读状态,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古诗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达到“与诗人对话”、“诗人在吟唱”、“我即诗人”深度阅读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古诗阅读教学有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