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9年12月22日,年仅二十八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刚写完:“哥哥我只想念你一个人”这样一句遗书以后,便以叛逆罪被绑赴广场。执法官宣读判决书,立即执行枪决。给他穿上白色囚衣,牧师走近前来,伸过十字架来,让他在上面接吻,然后被绑在柱子上,蒙上了他的眼睛。士兵推子弹上膛的声响过去了,单等一声令下“放!”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皇帝的使者赶到,中止了执刑。由于皇帝的恩典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四年。他虽然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可是死罪已免活罪难饶,在零下四十度的西伯利亚连眼泪都结成冰的日子也是难熬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第14章。作者列·格罗斯曼(1888—1965)是苏联著名的文艺学家和文学史教授,是苏联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权威。他一生中撰写过许多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论文和专著,1963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集中体现了他在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该书已由译者译成中文,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7年2月15日同自己的女速记员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结婚,4月携夫人出国旅游。在漫游欧洲的4年期间,他兴致勃勃地参观画廊,欣赏艺术古迹,对西方艺术特别是绘画和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受到其强烈的影响。在西方美术馆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使他为之倾倒,而汉斯·小荷尔拜因和克洛德·洛兰的绘画作品则给他以灵感,鼓舞他创作了《白痴》和《少年》中那些伟大的艺术篇章。在米兰、科隆和巴黎,他对欧洲中世纪典范的哥特式建筑赞叹不已,他在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中通过伊万·卡拉马佐夫之口,对那个“创造过神圣奇迹”的国度发出了极为热烈的赞美。本文标题为译者所加,内容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3.
正列举俄国的作家,历来首先总是想到《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但是近几十年来,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对人物病态心理的描述,对人物灵魂的深掘和拷问,让许多批评家把他提到托尔斯泰的前面。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能达到这种无与伦比的艺术境地的呢?  相似文献   

4.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和创作同彼得堡(今列宁格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他生于莫斯科,他的童年也是在莫斯科度过的……从公社广场象光线一样辐射出六条街道。其中有一条,西北方的那条,昔日叫作新博热东卡街。  相似文献   

5.
尼采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唯一一位使他得益非浅的心理学家;我们也许可以概括地说,没有任何别的小说家,曾经以如此深透的洞察力描述过掩盖在强烈的感情底下的细微而又深刻的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6.
《穷人》的故事梗概如下:在彼得堡的一条背巷里,有一所污秽不堪的公寓,里面住着一个叫马卡尔·杰布西金的50岁上下的男人,他是衙门里的一名穷书记员。在离他的窗口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叫巴尔巴拉的贫穷少女。她是杰布西金的远亲。对生活凄惨的杰布西金来说,这位少女的存在是他的一线光明,是生活的寄托。他为了体恤这位孤独的少女,常常预支工资,节衣缩食,甚至卖掉自己的衣物,把钱送给姑娘。而且一天不漏地把所发生的一切详详细细地写在书信里。巴尔巴拉对他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鄂木斯克监狱里的四年是怎样度过的呢?幸好他给我们留下了《死屋手记》一书。我们只消翻开它看看就可知道内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用某一男子写手记的形式,把自己尝受到的地狱般的苦难生活,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在这部作品中,每逢写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时,他都  相似文献   

8.
许海娜 《世界文化》2012,(11):28-30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深刻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19世纪俄罗斯是一个“成问题的时代”:传统的东正教文化信仰正在衰落,新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文化语境下,当时俄罗斯人普遍面临着一场生命神圣性逐渐消解的精神危机。陀氏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担当,用文学创作肩负起为人类灵魂寻求出路的重担,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在菩与恶、罪与罚的撕扯中历经磨难并最终复归神圣的“人神”形象,并通过他们传达了作者为人的拯救而“重建生命神圣性”的创作理念,也揭示了神圣对人类精神的意义,这对我们21世纪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个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原是他的速记员。她是速记学校的优等生。她将自1911年至1916年记录下来的和丈夫共同生活的情景整理成册,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自1866年以后的真实生活的宝贵文献,安娜这样描写1866年10月4日她初次见到未来的丈夫时的情景:“乍一见,他似乎年岁很大,但一谈起话来就显得年轻了,象是个35岁上下的人。他中等身材,体态匀称,红褐色头发。最令人吃惊的是他那双眼睛,一只是茶色的,另一只则瞳孔放大,已经看不见眼虹膜了,表情叫人捉摸不透。据说是因为癫痫病发作时服用药物阿托品使这只眼睛受了伤。他这张病态的憔悴的脸孔,我仿佛已经非常熟悉。大概是因为从前看过他的照片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绘画走到19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精神气质相仿的两个人物,他们中一个在灰暗的人性中寻找心灵的救赎,另一个在记的渊薮里直面历史的苦难,而无论字抑或画卷,传达出的都是相同的深度悲悯,他们一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另一个是苏里科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862年9月,陷入热恋的托尔斯泰,做了一件至今难以恰当评判的事:为显得公平和忠诚,他将自己过去的日记带给了未婚妻索菲娅。  相似文献   

12.
几天之后,托尔斯泰在他最热烈的崇拜者钢琴家和作曲家亚历山大·戈尔靳魏依泽尔的陪同下光临奥列依斯。不知为什么托尔斯泰十分喜欢满头乱蓬蓬黑发的戈尔靳魏依泽尔,他曾多次来雅斯纳雅·波良纳作客,到加斯普拉已经是第二次了。托尔斯泰随意用俄语改变他的姓氏,有时叫他“灵巧的指头”,这会儿又特意把他拉到高尔基这儿来,好夸耀一下他高明的、有魅力的演奏。  相似文献   

13.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少年直到晚年,始终酷爱和尊崇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他精通并且热爱祖国的文学,尤其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创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说,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4.
在俄罗斯文学丛林中,列夫托尔斯泰是一株参天大树。这株大树之所以如此主干粗壮,枝叶繁茂,是因为其不仅仅植根于俄罗斯肥沃、广袤的大地,他还从辽阔的世界云空广泛吸纳了大量丰沛的其它文化养分,这是他能够向人类奉献巨大文学财富的重要资源。在这些精神养分中,有一脉来自中国,来自中国的伟大哲人——孔子。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同托尔斯泰谈起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客人说:“您的《安娜·卡列尼娜》,是非常感人的!但是您使她最后卧轨自杀,却未免对她  相似文献   

17.
马骊 《世界文化》2021,(5):57-59
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莫斯科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和第一个公共图书馆(莫斯科鲁缅采夫博物馆)的读者.在这里,他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和哲学家,当时是阅览室值班员的Н·Ф·费奥多罗夫(1828-1903)在交谈中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邂逅了宗教哲学家、诗人、政论家В·С·索洛维约夫...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他的作品全世界耳熟能详,他的名字也早巳被铸成一个难以企及的精神坐标。他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宽度。透过他的文学作品探究他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受思想危机折磨,直至临终前还在执著践行自己人生理想的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9.
漫谈华夏文化与家庭□高祥樟一自从亚洲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些西方的传媒就惊惊乍乍地预言着东西方文化将在21世纪发生一次冲撞,有的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西方文化在统治了世界几个世纪之后将趋于衰落。经过传媒间彼此互相一炒,这...  相似文献   

20.
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1817—1875)是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兼历史小说家。他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外公家族地位显赫,到了1843年他已获宫廷侍从头衔,但托尔斯泰的婚姻大事一直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