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有规矩。因此,每当遇到朋友,或见到客人的时候,只要孩子在场,很多父母总喜欢对孩子说:“快来叫人(就是打招呼)。”  相似文献   

2.
一、尊重学生个性生命的发展,引导创造个性化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成年人往往要求孩子要乖,不哭不闹不做出格的事,循规蹈矩地长大成人,最好像个“小大人”。而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不太懂“规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不可能完全按照成年人规定的方式去生活。  相似文献   

3.
四川一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儿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虽然我们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主持: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解决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习惯的。观点一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7,(9):32-32
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对错,是非观念必须通过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管教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准则。父母要孩子遵守规矩,但是规矩是成人规定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5,(11B):11-13
呵斥、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遵守家规吗?放任自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规范与自由是一对矛盾体。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松?在家规的实际运用中。把握规矩的“度”。有张有弛,有严有松。才能让孩子既懂规矩又有自己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梁启超说:“孟子说过,‘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  相似文献   

7.
李敏老师您好。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太懂规矩,比如大声喧哗、姿态不端正、不懂礼让、没有礼貌,还有一些孩子到别人家不会做客,有时说话不得体,或是乱翻人家东西,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甚至被讨厌的人。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8.
史可与虎子     
史可曾今写过一篇叫作《站在舞台上就是幸福》的文章,那时的她,满脑子一定只有舞台,只有她的事业。而今,坐在我面前的史可,心里除了永远不能舍弃的舞台外,心里装的更多的一定是她那个家中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规矩我觉得父母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你要清楚地告诉你的孩子,哪上对的,哪是错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让他从小的时候就懂得规矩。自从在地中海的油轮上遇到我现在的老公———瑞士人克里斯蒂昂之后,我就一头扎进了他为我建造的幸福的安乐窝。很快我们有了孩子,照顾孩子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但我们的方法可能跟别人有点…  相似文献   

9.
BOOK     
《规矩和爱》王涛著名作家周国平真诚推荐。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你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要给你和社会做规矩。规矩是爱的规矩,爱是融合规矩的爱,规矩和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林丹世界羽毛球比赛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林丹,首次出书述说自己的成长之路。林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如何在人生低谷沉住气等待转机?除了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  相似文献   

10.
<正>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里说:“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所以说,作文要讲规矩,规矩可以寻得、练得、习得。初中生写作一般有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三大要素”的规矩从哪里寻得、练得、习得呢?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从借鉴走向创新。模仿谁呢,当然是“精典文段”。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工作、生活已五年多,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开始上日本的保育园之后,经常有机会了解日本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日本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懂规矩、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则不像中国的家庭那么热心。  相似文献   

12.
1.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羞耻感,简称“耻感”,是一个人由无知的孩子成长为“懂事人”的第一标志。孩子的懂事,首先源于脸上有了一股红潮。懂得了什么事是正当的,是可以为此光明正大地去做的;什么事是不正当的,遇到或做了这样的事是应当羞愧的,脸红的。要珍惜儿童、少年脸上这样的红潮,当然也要珍惜一切人脸上这样的红潮,这样的红潮很美,很宝贵。从来没有或逐渐失去这样的红潮,一定会成为或逐渐变成丑陋  相似文献   

14.
很多高年级的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唉声叹气,苦恼万分:原来乖巧、听话、易于管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顺从了,做什么事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对大人的教诲不以为然,乃至与父母争吵。对此,孩子委屈,父母伤心。  相似文献   

15.
两三岁的孩子不谙世事,世界在他的眼里也无规则可言。到了4岁就不同了,孩子的语言与活动能力增强了,心理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时候,家长就该给他立规矩了。 首先,我们的社会需要规矩,如果没有规矩,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很难想像。其次,通过规矩的约束,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建立初步的是非观。更重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山东教育》2003,(27):63-63
瑞士人不喂孩子吃饭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或者在行动上给予暗示与支持,大人不强行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否则的话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由于个性受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又怎么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呢?瑞士人强调孩子的自主行为。不过于强调纪律,如坐要坐挺,站队要成直线等等。她们倡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17.
孩子缠着父亲去放风筝.父亲说:“今天没风,不能放.” “为什么没风就不能放呢?”孩子问. “因为没有风,风筝就无法飞到天上.只有等有风的时候,才能把风筝放飞到天上.”父亲说,“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机会,只有抓住了机会,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没有风,为什么鸟儿照样可以飞到天上呢?”孩子问.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2012,(35):26
第一招,做规矩。祖辈最大的忌讳就是宠溺孩子。带孩子出去或和孩子做游戏,一定要事先立好规矩。第二招,训练孩子自立能力。祖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这是在训练孩子提高生存能力。比如上学放学,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比如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心"、"不要"。第三招,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理念上有冲突,私底下多和孩子父母沟通。  相似文献   

19.
今年暑假,北京市一些高尔夫球场和培训机构纷纷打出广告,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打球。培训费用一般都在几千元左右,但家长们仍然趋之若鹜。观点也是非常一致:让孩子懂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相似文献   

20.
我的孩子兴趣爱好广泛,什么东西都喜欢拿来摆弄一番,但缺乏持久性,一会儿就厌倦了,所以一直是无论做什么事,还没有做完就停止了。有一次,儿子在玩一副拼图,把图拼到一半就想放弃。我赶紧走到孩子跟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