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曲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弗罗姆推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后者“新发现的无意识的过程以及性格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理论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只有实现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论”,标志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构建的完成;马尔库塞用改造过的弗洛伊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以谋求人的解放,对于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幸福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结构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以形式主义的方法论为特征的科学主义思潮。它要求打破“原子论式”的研究,而对对象进行整体的研究。它以存在主义这种人本主义的批判者、替代者的姿态登上舞台,并提出一种“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立。  相似文献   

4.
真诚尊重理解--论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将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内涵和特征的情感教学理论,对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观、“以人为中心”的人格理论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实践依据基础之上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事物本质,而是由经验着的人按自己的知觉赋予的。罗杰斯接受这个主张,认为每个人存在于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结构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以形式主义符号学为方法,以探寻对象内在结构为目的的科学主义思潮。它以存在主义这种人本主义的批判者、取代者的姿态登上舞台,并提出所谓“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立。一、结构主义的概况和一般特点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发端于本世纪初索绪尔创立的日内瓦语言学派,后来主要通过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努力而逐步渗透于其它文化思想领域。在六十年代以前结构主  相似文献   

6.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的学说在我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在西方,却是很有影响的。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为激进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德国柏林,犹太人。他是存在主义创始人海德格尔的学生,后来成了海德格尔的高级助手。他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概要》和《论具体的哲学》等著作中,竭力把海德格尔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糅合在一起,称之为“海德格尔的马克思主义”。他除了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外,还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的“爱欲”思想就是在弗洛伊德的“性欲”学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是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批判社会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推向高峰,使法兰克福学派名声大噪。他的著作特别是《爱欲和文明》和《单面人》,被称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大学生运动的圣经。因此,研究分析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五十年代以后,马尔库塞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  相似文献   

8.
“人学空场”“人学空场”是萨特企图以他的存在主义“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一个观点。萨特表面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实际上却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忘记了“人”的真正的存在,不了解人的本质,因而把人变成了附属品,抹杀了人的特性,贬低了人的地位,把“人”这个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这样,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现了一个“人学空场”,存在主义成了马克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应当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着手,重点论述了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呈现的特征:主体地位的肯定;绝对理念和相对理念、无政府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最后在论述中呈现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异同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理论家,其思想发展轨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分析了人的个体的存在;第二阶段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分析了获取自由和幸福的途径;第三阶段是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了“革命”前途的问题.尽管马尔库塞用各种思潮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其最终结局都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乌托邦的迷宫中不可自拔.当然,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挫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第三思潮”关注人的潜能与价值问题,其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自我实现(self-actualizing)”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接近”的理论表现和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和一些带有根本性理论问题上的分岐与对立;并进一步从存在主义的存在观和基本原理诸方面,阐述了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由此文中认为,存在主义并没有和马克思主义真正结合,也没有真正接近马克思主义,它本身也并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心理学受到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其基本观点的主要来源,以现象学为方法论基础,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将人作为整体进行理解,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也有明显的欠缺之处。人本主义心理学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科学观方面,应坚持多元化科学观;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现象学方法与科学主义实证方法的辩证有机结合,惟其如此,方能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爱欲与文明》是其代表作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的本能观点,将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爱欲”学说,使它不再局限于“性欲”的范围,同时他修改了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无压抑文明”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性革命”理论的奠基人、“生命能”的发现者的赖希,依据他的人格结构“三层次论”,把人的性冲动视为人的最深层次的本质,认为“性健康与自由和幸福同义”(赖希:《性革命》,纽约,1974年,第××Vi页)。由此,他把实现人的原始欲求,在自然爱的基础上实现两性的自由结合,使人的性生活充满激情视为“性革命”的目标,并认为他的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洛·梅是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国的积极倡导者。他从临床视野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整合克尔凯戈尔和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以独到的见解阐述了焦虑产生的根源、本质及特点,并把焦虑视为人存在的一种本体的、不可分离、不可避免的结构,逐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存在本体论的焦虑观,创立了符合现代美国人心理特征的焦虑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试论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稚动马尔库塞思想发展的动力有两个:一是坚持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道路理论的执追求;一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正是这两种动力使他从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出发,逐步转向黑格尔的“理性”观念和弗洛伊德的“爱欲”概念,最终形成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结合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罗洛·梅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存在分析心理学家,在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的岁月里,罗洛·梅开辟了观察人类的新途径,也提出了他整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存在主义理论的存在分析理论.在人本主义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贬低意识经验的作用,即强调本我的原始欲望与人的消极方面中,罗洛·梅却让我们看到了彼此对话和沟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晚期创立了“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他运用这一思想体系,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于《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中改题为《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上升阶级即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方式。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腐观念卜去,只能表面上有新的色彩。另一方面,他同法国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梅洛——庞蒂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存在主义化的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变得“僵化”了,“停滞”了,患了“贫血症”,失去了生命力,他说:“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