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要“恰到好处”──听课札记常来旺近年来,我听了30多位小学教师的语文课,大部分教师的讲课,能够达到“恰到好处”。可是也有部分教师,不研究讲课艺术,或者“不及”,或者“过”,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呢?一、介绍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等,听课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每日一课”活动,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听王崧舟老师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震撼!大凡听过王老师上课的老师都如是说。“博雅、厚重、精致、和谐”,我更愿意用这样四个词语构成的想象空间来表达我的感受。无疑,王老师的语文课是称得上艺术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逐渐从“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传统教研方式,向“你说我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为主的新教研方式转变。并从深入基层听课、兼课,聚集课堂运用“实作指导”,倡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开展教研活动的技巧等方面改进教研指导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吴永军教授关于校本教研的一个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吴永军教授告诉我们,真正有效和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方式是教研员与教师一起备课,然后听他们上课,再评课,而不只是去听课、评课,教研员要参与到教学前期的备课中。这种说法让我心中一动。因为曾经在《人民教育》杂志上看过一篇报道,上海的顾泠沅教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方式,结论与吴教授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6.
论语文课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 ,在下校听课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节课下来 ,学生听得兴味索然 ,说 :“语文课真没有味。”看来 ,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课要上得有“味道” ,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 ,使教学充满趣味 ;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 ,使教学饱含情味 ;就得切忌全盘授予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使教学具有韵味。一、语文课的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语文教材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刘咏春 《江苏教育》2006,(1A):25-26
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吴永军教授关于校本教研的一个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吴永军教授告诉我们.真正有效和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方式是教研员与教师一起备课.然后听他们上课.再评课.而不只是去听课、评课,教研员要参与到教学前期的备课中。这种说法让我心中一动。因为曾经在《人民教育》杂志上看过一篇报道,上海的顾泠沅教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方式.结论与吴教授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陇南市西和县的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人教版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重、难点不明确,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无清晰的讲授思路。面对这样一节课,听课教师都期待着"重建更美好"的项目专家王毓新老师的评课。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刚刚站起身子时,王老师轻轻地来到讲台前和他们交流起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研员,听课、评课是我的主要工作。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请一位老师上了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课后我们进行了评课。一、评课前:多方查看,有备而听。为了避免评课时“信口开河”,评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熟悉了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做,能在听课时理性地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接着,我认真看了执教老师的教案,发现她对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精心预设。她的设计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诗歌,走进秋天的音乐厅,感受秋天景象的美好。第二部分,通过开展“秋之声”诗歌擂台赛,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通过查看资料和执教者教案,对于评价这堂课心中有了底儿。二、听课时:全神贯注,听有实效。听课与评课是密不可分的,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听课,不边听边酝酿怎样评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评课。对于怎样听课也需要努力学习,这种努力不能是“猴子捞月”,所以我们要从一节课里“捞”到真正的“月亮”,要有针对性地听。我这次听课盯的“月亮”就是...  相似文献   

10.
听王崧舟老师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震撼!大凡听过王老师上课的老师都如是说。“博雅、厚重、精致、和谐”,我更愿意用这样四个词语构成的想象空间来表达我的感受。无疑,王老师的语文课是称得上艺术的。遍览群书的积淀透出王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广博与儒雅。言谈举止中,成竹在胸的沉稳和左右逢源的见识更平添厚重的师者风范。课堂上的王老师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王老师的课平实处却处处奇崛,平静中见层层波澜。他的教学设计出人意料又入赏析情入理,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在完美中匠心独运。几乎每一个学生在王老师的课堂里都是思想与…  相似文献   

11.
常常盼望校长多多听课。 总记得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担任中学校长达20多年,工作千头万绪,却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并坚持天天听教师的课。他说:“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课,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他把听课、分析课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和滋润自己思想的源泉。他正是从经常的听课中,不断发现教师们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师们共同分析研究,并亲自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实验,探索改进的方法,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变为教师集体性的观  相似文献   

12.
上午第三节课前,我到李老师班去听课,刚到教室门口,李老师就从教室走出来,紧张地把我堵在门口:“你要听课吗?”“对,听你一节语文课。”“哦,对不起,这节课我主要讲课后作业,没啥听的。”出于尊重,我没有执意进班听课。类似的情况,每学期我都遇上好多次。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制订行事历时,不少教师对公开课总是一再推诿,不愿接受,甚至坚决拒绝。回到办公室,我想起六年前与林蒙老师的一次对话以及他的成长历程。那是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刚下课,我匆匆进入林蒙老师的教室。上课三分钟后,林老师突然发现我坐在教室后面,他急忙朝教室后面紧走几步,耸…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14.
2月27日早晨,中心校领导来我们学校视察工作,主要是随机听课。凑巧的是刚上第一节课,我便直接把他们带到教导处,根据课程表安排了三节课,我陪同其中一位领导来到了六年级一个班级听语文课。还没到教室就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老师已经开始上课,其实秩序还不错),来到教室门口我先跟老师说明来意,老师先是一愣而后转向学生说:“领导来听课了,我们准备好。”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把教师比作园丁,因为他们辛勤耕耘。人们都把学生比作花朵,因为他们天真美丽。我要把教研员比作旗帜,因为他们是引领教师的教师,为教师们搭起通往顶峰的阶梯。许多人不知道教研员是干什么的。其实他们肩负着多种职能,培养骨干教师,为基层学校提供教改信息,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最新的教学动态等。教研员平时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听推门课(即听教师的平时课),随机检查,引导教师们不工于表演课而下力于提高平时的教学能力。听课的同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培养骨干,引领学科教学发展方向。当前新课程实验把教研员推到风口浪尖上,教师们将迷茫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乡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学校,教学上的随意性大,贯彻落实教学常规较差,教师不备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需要我们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突破口来开展乡村学校的教研活动。为此,我们组织教研员直接到最偏僻、条件最差的村级学校,与教师同吃、同住、同工作,实行针对性的服务。教研员亲自下水上课,我讲你听,你讲我听,平等评议。一年多来,教研员跑遍了全县的村级学校和复式教学点,给学生上课平均在40节以上,听课平均在80节以上。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沟通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第二,在共同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7.
刘启平 《广西教育》2009,(31):12-13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杜林 《班主任》2006,(3):35-36
最近,几次去教室随机听老师的课,学生的表现一反常态--过去怕有老师听课,现在却欢迎老师听课,欢呼雀跃地欢迎我.怎么回事?我决定调查一下,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19.
最美是亮点     
我是一名兼职教研员,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一学期至少也要听40—60节课,可我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老师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油少盐,滋味寡淡。虽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课堂上按部就班。老师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20.
受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的委托,我前后听了育才二小等3所学校104节语文课。“实践是学习”,“实践出真知”,听课激起我不少思考,现将接触到的一些问题整理出来,供教师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