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 :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 ?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 :从第1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 :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 :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告诉我们 ,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 ,请你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 :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 ;与别人分享劳动成…  相似文献   

2.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记叙文,是状物的。它体现了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课文的重点要求,是学生练习把文章写得中心明确、段落分明的例子。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对故乡杨梅的回忆,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作者以时间(节令)为顺序,也可以说是按杨梅从开花、结果到成熟这一客观生长过程来写的。可以此为线索来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即把全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创新设计】一 教学目的1.精读能力的训练。2 .品析方法的训练。二 教学内容①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②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技能训练。三 大体安排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精读指导课。四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 ,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2 .思考 :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是课文中的妙点 ) ,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好。五 教学设计导入 :( 3分钟 )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技能———小说阅读三步法…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语言表达生硬、缺乏个性等严重问题。尤其是考场作文,按照模式写,甚至套用他人的文章,作文多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学生单调生活有关,也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有关。有老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课文本身的教学,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甚至写作技巧都分析得很透彻,但是只是就课文讲课文,没有跟学生的写作实践结合,学生虽然精读  相似文献   

5.
岳宝定 《甘肃教育》2011,(22):79-7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精读领悟阶段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妙处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表达阶段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整合和深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阅读,诱发兴起如何引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后进生对课堂学习不十分感兴趣,但对一些爱情和武打小说特别青睐。于是,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进行迁移引导。每当他们看完一本小说,我就主动与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启发他们想一想:这些小说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想写文章吗?并告诉他们,写好一篇能吸引读者的文章并不难,但是必须从练基本功开始。只要勤学苦练,就会像作者一样获得成功。我还特意向后进生推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有目的地指导他们精读。每当他们在写作上有了进步,我就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因…  相似文献   

7.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要点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高粱情》,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还有一篇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G思想》及基础训练。1.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编排的,从不同角度赞颂革命前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品质,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跟伯父鲁迅先生接触的所见所闻,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怕扬》是一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作者倡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诅歌…  相似文献   

9.
《羚羊木雕》情节跌宕起伏,文章一开头就用妈妈的责问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由此展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不妨从情节入手,通过分析人物心理,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底蕴。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情:穴1雪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这是上星期的事。穴2雪“我”送好朋友万芳羚羊木雕。这是昨天的事。穴3雪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这是今天的事。如何把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谋篇布局是很关键的。作者从妈妈的追问写起,把第三件事作为文章的主线,总体上运用的是顺…  相似文献   

10.
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22课《繁星》,是巴金在1927年1月,赴法途中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观看星天的一些特殊感受。作者采取了有详有略、夹叙夹抒情的写法。第三段写得最为详细,第一段写得最为简略。因此第三段很自然地成了课文的重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海上夜空景色迷人,因而引起了对从前观察星空的追忆——三年前,南京菜园星天的景色和从前家乡庭院星天的景色。这样就形成了由此及彼的联想,时间越久远,写得越简略。为了使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采取以下方法组织设计教学。 (一)突出重点,举一反三。在学生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可以直扑重点先引导学生读议课文第三段,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第三段的方法,自学第一、二两段,做到有扶有放。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11.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收集与收藏(或其他兴趣爱好)。习作之前,学生在老师的引领调动下,已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通过感悟语言实现了他们与文章的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的对话过程,在文本的引领下走进生活,并对自己的读书和学习有所思考“。生活,是一本需要毕生阅读的书。”阅读链接和综合练习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向更丰富更广阔的生活领域:语文学习融化在游览参观中,蕴含在收集收藏中,甚至在电视节目的观看中……在这样一段时间的酝酿积淀下,孩子们心中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想法,那么就给孩子一个抒发…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到一本杂志上刊载的一篇谈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的文章,作者说这些习题很重要,教师学生都应该充分重视,认真对待。我十分赞同。正因为课后习题对教与学都十分重要,所以就希望编者拟出高质量的习题来。事实上不少题目就拟的非常精当。切合课文,富于启发性;但是也有的习题拟得不妥,甚至背离了文章的原意,兹举一例: 高二语文第二十五课《狱中杂记》的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二题:“课文里着重写的是司法机构中的胥卒的罪恶,并把造成罪恶的原因归之于‘术不可不慎’,这样的揭露和认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普通单元(相对于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课文被编排为两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也相应地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类课型,为学生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一体系呈现出精读课文示范练习.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很多课文后都有片段写话练习,这些练习,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厚实思想上的积淀,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其实就是作文训练,就是以阅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创造。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文章,它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如实写来,却写得很用心,也很有见地。作者写的是上海的文化生活,这里主要指休闲生活。作者用心观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6.
一、精读《夜走灵官峡》1 .整体快速阅读 ,解决几个问题。1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期哪方面的生活内容 ?2作品是以写人还是以记事为主 ?如果写人主要写了谁 ?如果记事主要记了什么事 ?3“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以“我”的行踪为线索 ,文章要分几个部分 ?4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对人和事的什么看法 ?解析 “整体——部分——整体”,这是有效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上述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阅读时对文章要获得一个总印象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特点。第 1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读课文 ,随时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学生从作品…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的比例不断加大。笔者认为,增加略读课文篇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进行有效的略读教学呢?一、略读课文,紧抓重点提实效(一)选难词精读课文的生字要求会读、会写,要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手段理解词语的意思,而略读课文的字词教学只要求会认读,对词语的意  相似文献   

18.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一般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盼》作为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直指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掌握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走进事例、揣摩表达和迁移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达策略,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因为在朗读过程学生能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能培养语感,能享受美好情感的熏陶。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疏于朗读教学,只注重精读和讲解,忽视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的初步感悟以及在诵读练习中的情感表达和语感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就会难以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很容易依赖教师。针对这种现象,本人从自读感知、精读分析和诵读表达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大部分课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方法也各具特色,是作文的最好范文。因此,写作文,要从认真学习课文入手,学习作者写文章时段落与层次的划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写作方法的不同,让学生可以练习写句子、片段、篇章;可以改写、仿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下面谈一点教学中的尝试:一、仿写。《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观察的顺序记叙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体验,从外到内写出了各处的景物特点和真实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游览某一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