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业报在经济类报纸中是很大的一个层次。这些报纸虽然程度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不想看”的现象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产业报要吸引读者,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确立自己在本行业中“最有权威的发言人”的地位。那么,如何确立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一、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精  相似文献   

2.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作产业办,把报社当作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立足于加快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报社的“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并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报业的经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谈经营应该先从报纸的经营说起,因为报纸定位是报业经营的“坐标”,报业的经营思路是根据报纸定位确立的。报纸的定位,即这张报纸办给谁看的,也就是让哪些读者来买或订我们的报纸。如:沧州晚报定位是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审视我们经营着的产业报,发现有许多不利因素。论时效性和宣传效果,报纸不如广播电视;在报纸中,受出版周期影响,产业报的时效性又是最差的。 那么,产业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寻找产业报与其他综合性报纸的区别点,探求产业报的属性及存在的价值。 “隔行如隔山”一句普普通通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底蕴。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对发生在行业内部新闻的价值评判,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陕西日报和它的前身——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一贯遵守着毛主席的话,经常在群众中,特别是在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通讯员中以及积极读报的工农读者中,征集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过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每期报纸一印出来,就常常先由编辑部的同志拿给群众去看,或者读给他  相似文献   

6.
有位名人说过:会不会写稿请看报,会不会编报请看报。由此可见,看报评报是学习写稿和编报的一种好方法,是提高报纸质量的有效途径。看报不仅要看自己编的报,还要看兄弟单位交流的报纸,评报也不仅是要评自己编的报纸,还要评论兄弟单  相似文献   

7.
报纸要让读者爱看,这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比起其他一些社会类报纸、文化类报纸,企业报在让读者喜欢上或许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我认为,企业报是给企业职工看的,增强企业报的“平民意识”,是让职工喜欢我们报纸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闻图片过去在报纸上一直处于配角地位。随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观念的逐步确立,新闻摄影开始摆脱了只是作为“美化版面”的从属地位,成为新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张报纸看半天” 已成为历史,加上电视新闻的普及和挑战,报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报应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企业报是一张给本企业职工、家属看的报纸,它既具有一般报纸的特点和功能,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企业报的短处,如报道面窄,内容较为单调,专业性强等;有的则是企业报的优势,如机构小,编采人员土生土长,对企业熟悉,在思想感情上与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信息反馈快。企业报每期报道的新闻面比较窄,是它的短处,但它可以向新、深、近发展,这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所谓“新”,即报道内容新,角度新。发现新闻要比其他报纸快。“深”,即报道有特色,有深度。凡其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观点看,企业报与其它报业的关系,是小系统与大系统的关系。企业报是一支重要的新闻方面军,顾名思义,企业报姓“企”,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这是其它报纸无法取代的,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企业报应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特色,保持企业报固有属性。我以为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在报业空前繁荣,报纸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家专业报要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积极而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必须找准自己的“立足之地”,也就是要有自己明确而精当的定位.这一问题是针对专业报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专业报,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反映和服务于某个专业或一个专业某个方面的报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面对灿若繁星的专业布局,专业报相对于党报、企业报来说,其位移的空间及位移的可能性均较大.党报、企业报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和反映尽管存在空间大小的区别,但它们都具有综合性和全方位的特点.它们的“立足之地”十分宽广,其位置比较容易固定.专业报以“专”立身,稍有不慎便容易心有旁骛,“荒了自己的地,种了人家的田”,失去自身优势,以致兵败歧途.因此,定位问题对专业报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和不可忽视.那么,如何解决专业报的定位问题呢?近年来,许多专业报在这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报纸办给谁看?——通过明确读者对象定位每份成功的报纸,都拥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如今,人们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报纸的读者也因需求的不同而呈复杂的多样性.一份专业报,不可能做到四方  相似文献   

12.
我们搭台请人唱戏──如何扩大产业报的社会影响李守仲和综合性的日报、晚报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相比,无论是产业报、行业报、还是专业报,一个明显的弱势是读者群主要在“本业”之内,社会影响面较小。然而,这些报纸又都想扩大自己报纸的社会影响。怎么办呢?下面,想结...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报刊林立,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一张报纸要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为社会受众所接受、所认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特色。作为一张地市级党报,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就应当坚持特色居上,因为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胡乔木说过:“办报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看了我的报,就不必看别的报;一条是看了别的报,还得看我的报”。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前,列宁曾把广播形象地比喻为“不用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而今天,报纸本身也在演变成“不用纸张,‘没有距离’”的传播工具。这将使我们头脑中关于报纸的观念不断刷新,更为丰富,也将逼使我们改变原有的读报方式,学习新的“读”报技能。“电视报纸”的问世,标志着报纸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在我有了面前,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图景。——你不必天天取报或买报了。只要在小型的家用的计算机终端器上,安放一部电视机和一部电话,就可以随时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报纸。——当你想看报纸时,只要一按电纽,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一份新闻索引,引出各报所有的新闻目录,然后随意选择自己要详细了解的新闻。——你除了观看外,还得收听。因为,电视机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报缘在驻豫某师,我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报过”。或许是职业的缘故吧,我爱剪贴报纸,收藏报纸,完全是一个“报向”。目前已收藏的80本报纸合订本和120本剪贴本便是最好的证明。我与报纸相伴,至少要从1985年算起。我那时不过是一名刚刚步入中学的少年,那年秋季,我以优异的成绩由老家农村学校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因跟在山东省东平县广播电台当记者的哥哥住在一起,于是每天都有机会同报纸见面。由于所在广括电台订阅的报纸多,每次清理报纸,我都要跟负责卫生的刘大娘说一声,给我日下以往的旧报看。于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我的新闻知识越…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媒体繁盛、信息爆炸的时代,把企业报办得人见人爱,是当前企业报同仁积极探索的课题之一。全国有企业报2000多家,仅煤炭系统的报纸就有近百家。企业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审视自己,研究同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就“职工喜爱什么内容的报道”。在部分读者中做了一番调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尤其是编采人员,都应很好地研究读者的心理,多向读者作些调查。读者在某一个时期关心什么事,爱看什么文章,编采人员要心中有数。只有摸准这个底,报纸才会拥有最广泛、最稳定的读者,收到最佳宣传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报纸办得更加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使其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伟大目标,作为特殊商品的报纸也必然要进入市场,接受竞争的洗礼,让读者在报刊如林的市场上自主选择、自愿订阅自己真正喜爱的报刊,那种单纯靠“红头文件”为发行保驾护航的作法将成为过去,党报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编采人员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就更有必要。就我们天门报看,大部分编采人员是半路出家的,在长期计划经济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新闻界一直在呼吁:要相信总编辑会办报。但也有人提出:总编辑不要作茧自缚。我认为对于企业报的总编辑,更需要强调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同社会上一般新闻媒介相比,企业报的“婆婆”更_为明确,报纸所受的“管束”也更为直接。因此,企业报不容易办活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老问题了。而且从目前新闻改革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报迈}乜的步子比社会上其它报纸小得多。有的常常单纯表扬好人好事、大量报道企业工作动态和生产纪录,因而被职工们称为“铅印黑板报”、“生产简报”。由此看来,企业报总编辑争取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宣传为主的农民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农民是农民报的“上帝” 一张报纸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报纸的“上帝”。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既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基础。 农民是农民报最大的读者群,这本来是确定无疑的,可近几年有些农民报却出现了一种“弃农”、“嫌农”的倾向:在报纸上,“农民写、写农民”的东西少了,真正让农民关心的报道也不多;有些农民报干脆更名为“经济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