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哲学的首要问题,对此问题的解答是市场经济价值原则系统的理性基础。市场经济蕴涵有利已谋利性与利他性双重伦理属性,但这种属性不具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或恶的本性。作为哲学的公设,它只提供一种能够容摄异质型伦理关系或道德价值的范式。具体道德价值的调适定位,主要取决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德价值体系只能是新集体主义,它包括个体本位,群体至上,制度正义三个内在统一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是契机又是挑战。本文针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问题上诸种理论上的片面性和实践上的失误,深入阐发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要深入地研究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必须有一种类型学的分析。进而将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区分为宏观总体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和微观具体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两大类型,并将微观具体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区分为十种范式,从而较为科学地阐释和论证了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的一般意义与特殊意义,提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交往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系统中的一个层面,其基本原则是经济交往中的利地原则,这最能再现道德境界的利他。利他原则的确立反映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经济交往领域的道德准则,突出了特有的利益关系在道德上的要求。利他原则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与社会集体主义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普遍存在着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相互对立的事实.从本质层面看.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都是为了确证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但从外在现象层面看,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在人的一定发展阶段会背离本质规定而体现着各自的片面功效,具有外在对立性。但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将最终在完全的意义上充分体现现象与本质层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与社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关系层面上看,经济与道德直接表现为经济结构与社会伦理关系。具有伦理意义的经济规则,对社会伦理规范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体制中处于最活跃的经济政策,对社会伦理建设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伦理建设基点更需要落实在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层面上,市场经济的建设才会有利于社会道德的发展,也为社会道德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确实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但有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只要分析一下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就能迎刃而解。其一:市场经济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首先,从经济基础与道德的关系来看,道德既是一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当然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系指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手段不等于经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并不直接决定道德、但搞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即是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关系变迁,其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直接对道德关系的变化造成了冲击。在经济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在理论上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也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上,个人利益和个体道德的关系、制度建设与德性养成的关系形成了不同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有学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应对策略。这种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虚假命题,是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是由两个道德层面组成的,即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本位和体现人类博大精神关怀的道德层面。二者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二元背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信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天然统一论多少带有些天真的浪漫主义色彩,无论如何乐观的人都无法漠视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的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二元背离的事实,这一背离的必然性在于;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与道德利他精神相悖;经济人道德关怀的他律性、功利性易导致道德形式主义,人的形式化和拜物教与作为主体的人自由发展相抵牾。  相似文献   

15.
"品"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性范式。在风格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事实维度上的品味定论;在现象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精神维度上的品质定论;在等级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价值维度上的品格定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的结构性范式始终处于"位移"与不断"转向"之中。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中"品"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品评标准背后的成因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引起了一定的道德危机,人物通讯的写作在新形势下应与时俱新,针对道德的不同层面形成立体化的报道特色,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法律化,是沟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中间桥梁,它使得社会规范系统中道德与法律的结构趋于合理。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与需要。同时,古今中外的无数次道德法律化的实践也证明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然而,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度的道德法律化或是盲目的道德法律化及以德代法的做法无疑会给法制体系的完备及法治社会的实现带来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法律化进行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在群体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个体生命处于依赖与压制的关系样态,群体生命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形成了一种群体性道德范式,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更关注群体生命层面,压抑个体生命的整体主义成为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尊重,个体从造反走向彰显,道德及道德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的个体层面。从群体本位中走出,超越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以实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融。道德教育从培养“依附性”道德人格转向共生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了治国方略的新高度。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这一思想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刻不容缓鉴于当前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对社会经济关系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建…  相似文献   

20.
利用辩证的方法,对市场经济与道德人格塑造的关系进行考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道德人格道德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带来消极影响。同时,道德人格的塑造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