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就(道光)《东阿县志》所载于慎行撰写的碑传文数通,校以《榖城山馆文集》所载之文,略述方志中所载碑刻资料的校勘价值。以期对传世文集的整理,碑刻资料的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碛口镇位于山西临县的南端。清至民初,“口外”经济发展,碛口凭借黄河水运而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水旱转运码头,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黑龙庙位于碛口卧虎山半山坳,分为上、下两庙,其建制规模基本相同。庙内现存有不同时期的碑刻十通,通过解读碑刻,对黑龙庙的历史、碛口商贸以及当时人们的民俗信仰有相当了解。黑龙庙碑刻不仅是研究宝刹的宝贵资料,更是当年碛口繁荣的历史见证者。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道路交通的发展对于土地开发、移民垦荒、水利设施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在中古时期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陕西现存大量碑刻中,有相当数量涉及历代道路交通和物资运输的发展和变化,这些碑刻资料对于考察研究中古时期交通事业与农业社会的发展、关联和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维平  胡晶 《湖北档案》2014,(11):16-18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以其独特、具有天才创造力的规划和建筑杰作,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的车轮中,东西南北文化相互繁衍、交融、积淀,孕育了深厚、丰富、独特的武当文化。其中武当山碑刻就是武当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武当山现存各类碑刻、摩崖共1300通,包括圣旨碑、记事碑、功德碑、墓志碑、画像碑、书法碑等。在这些遗存的碑刻中,不仅富蕴着明王朝的宫廷文化,同时也吸纳了诸多民间文化的精髓,记录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沧桑历史、逸闻趣事。  相似文献   

5.
山西沁水土沃村东之舜汤二帝行宫内,存有一元代戏台遗址,并有元代、民国两通碑刻,分别记载了此戏台初建重修时间,以及当地元代以来的戏曲活动.这是山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元代戏台遗址.元代碑刻中所记女真、蒙古官员参预戏台修建之事,在现存元代戏台文字记载中,仅见此例,其资料价值弥足珍贵.同时,民国碑刻中所记村社演戏不遵古风,破坏旧章,竟被刻碑传世,以示惩戒,这在古今戏曲史上,亦仅为见,也算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6.
北京孔庙那些风侵雨蚀的石碑(代序)在北京的孔庙里,有198通(块的意思)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碑上镌刻着五万多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自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起,至废除科举制度前的最后一科——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其间每科所取的全部进士,均有碑刻矗立于此。)北京孔庙大成殿属于人事制度范畴兼有教育制度性质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初创,至清末寿终正寝,前后历经1300余年。  相似文献   

7.
商丘碑刻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碑刻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文章简述了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存世情况,分析了商丘碑刻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政策、文化联盟、监督、激励和考核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保障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竹 《北京档案》2021,(12):46-48
碑刻是镌刻在地面立石上的文字或图画,也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的内容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将法律法规、讼案事例及契约凭证等刻于碑石亦成为碑刻的重要分类.法律碑刻指经过一定程序,刻载内容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碑刻[1].这些碑刻,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法律的法条、内容、实施及其效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有为数不少的法律碑刻流传至今,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9.
王志红 《兰台世界》2017,(1):115-118
碑刻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涉林碑刻记载了我国林史上的各种涉林行为,从犯罪学的视野对搜集到的涉林碑刻史料在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碑刻史料中提到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碑刻史料进行考量和分析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涉林行为。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碑刻文献是地方文献的一种,文章对碑刻文献的价值及其收藏和利用进行了简要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于右任先生对碑刻的收藏倾注了无限心血,他为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块块碑刻,更是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文章对于右任生平事迹及所搜求墓志碑刻珍品进行了简单介绍,表达了对于老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4.
李晓頔 《兰台世界》2021,(3):144-147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现存明代进士题名碑77通,其中20通石碑的碑阴处刻有"试官题名",记载着殿试考官的信息。进士题名碑上的试官题名源自宋代,传承于元,结束于明中期,现存可见者均为明代碑刻。题名碑上的试官题名虽已有风化现象,但大多数考官信息仍可辨识,是非常珍贵的科举原始资料,将其与《登科录》比对,可填补永乐朝殿试考官信息。同时,两种材料亦可互相订正,纠正讹误,为研究明代考官制度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唐代德政类碑刻牵动各方,从民间社会到王朝国家,各个阶层都关涉其中。利用德政类碑刻,民间社会与地方官相互配合,作出符合国家政治风向的迅捷行动。“吏民”作为“配角”,常见于德政类碑刻史料中,关于他们的描述和赞誉并非是无意义的虚辞,而是具有迎合并利用相关国家制度的意义。德政类碑刻史料中保留这样一些痕迹:唐代民间社会主动利用舆论参与政治评价,主动利用国家制度权力表达诉求。虽吉光片羽,但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白族乡民为维护乡村秩序,集体制定了大量乡规民约,形成了乡规民约碑刻档案。这些档案通过转化创新,可为现代白族乡村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此文在分析白族乡规民约碑刻档案开发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开发规划、加强资源建设、推动转化创新和丰富开发方式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白族乡规民约碑刻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18.
六朝碑刻语料数量极多,且时代特色鲜明,是语言研究尤其是中古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选取六朝碑刻语料的若干词条进行考释,希望能对前贤的成说及辞书的缺漏和错误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9.
10月31日,连云港市档案馆举行捐赠仪式,许厚文、韩世泳、崔月明三位同志将编纂的《连云港碑刻大观》手稿捐赠给市档案馆永久收藏。市档案局副局长周海涛出席了捐赠仪式。《连云港碑刻大观》采集了上下几千年间连云港地区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碑刻,包括碑石、摩崖、墓志、塔铭、刻经、造像、界石、井栏、拓片等内容800余件,  相似文献   

20.
馆藏地方碑刻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碑刻蕴籍宏富,是反映一地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的实录.鉴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尚未被视作地方文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而列入收集范围.笔者结合杭州图书馆地方碑刻拓片的整理实践,阐述地方碑刻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旨在开阔地方文献工作的视野并拓展地方史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