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周建军 《现代语文》2011,(12):67-6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语文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美的类型,如《孔雀东南飞》所渲染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必修包打天下”的格局。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注重“多元”与“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对于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程的重要表述有:“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语文素养”是一个具体、有序、内容丰富的动态体系,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雏度组成。选修课程的设置重建了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选修课程从三个雏度入手,发挥了不同于必修课程的独到作用,使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可能,是“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选修)的有效教学,希望能切实改进语言文字的实际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字应用和化论研读,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南京师大附中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选修课的学校之一。我校2004级学生在高一就已进入苏教版语新课改实验区。至2006年1月已完成高中必修课程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模块的教学。本就我校《史记》选修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现不揣谫陋,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成玉峰 《语文天地》2011,(12):56-5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8,(10):153-15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罕“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构成。每个系列义可以设计若干模块,并要求每个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灵活开设选修课。同时,  相似文献   

9.
马尚奎 《成才之路》2011,(35):34-34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目标,语文课堂该“教什么”,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混淆了目标与内容,模糊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就会简单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等同于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实际上高中地理课程必修、选修模块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还隐含于“技术”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高中语文选修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就语文选修模块中的古诗词教学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有的放矢讲求效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给选修课程的定位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如何做到有效的拓展与提高,我觉得第一步骤应是教学目标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以下简称选修4),是在必修化学课程之上一门重要的、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建议理科倾向的学生和对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学生选修。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语文的选修课程就应当成为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深化。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为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王静 《语文天地》2010,(6):78-79
语文是高中教学中内容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中学生的群体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由于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发达地区甚至趋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出现明显的参差不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即使是必修系列,文又说:“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其实是对必修课程的重复,比如作为文言读本的《〈史记〉选读》,  相似文献   

20.
陈智 《广东教育》2011,(10):37-3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高中新课程标准“共同基础,多样选择”这一理念的重要课程形式。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选修5)是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两个小说单元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从属于课标中设置的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