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快速越步,政治、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却远远落后,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诸方面的分析研究,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上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越现代化,人们对自然山水便越向往,自然山水的审美活动便越发凸现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简谈自然山水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3.
称谓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能够反映出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诸方面变化与进步,同时也促使了称谓的变化。称谓的变化可以透视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又引起了新的称谓变化及其语用功能的变异。因此,可以说汉语称谓及其语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缩影。称谓能够反映人际关系,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称谓越丰富、越复杂,说明这个民族越注意区别人的身份与地位。汉语中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不同的称谓,这也正说明了汉语使用者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云南红河州为例,主要阐述了建国后越侨私商在中国的经济变迁:即疏理了中国建国初期越侨私商在云南红河州的经济现状,回顾了六、七十年代对红河州越侨私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时期红河州越侨私商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历史问题和中心任务不同,二者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结合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结合点是阶级斗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主要结合点是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自改革开放至今的结合点分别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正是在主要结合点的合理转换和历史演进中,中国社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6.
社会越发达 ,对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 ,社会运作成本就会低。所以 ,伦理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 ,更是一种社会资源 ,是一种“资本”。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本”是转型时期中国最需要又最稀缺的资源。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规范化 ,形成某种制度性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是挖掘和培植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很多成功的地方。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才能实现改革真正的整体突破,中国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特色日趋鲜明,路子越走越宽,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势头良好,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就不同历史时期而言,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念,具体到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当前社会各时期特殊国情相结合,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不同阶段的价值观。文章通过划分中国不同阶段价值观,探寻其与不同社会背景的关系,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越南华文新文学(简称越华文学)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起初为中国抗战文学的海外版,后来逐步走向本土化。越战时期,以现代诗为代表的越华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东南亚各国中出类拔萃,至今仍是越华文学难以再现的高峰。长期以来,基于复杂的历史因素,越华文学的资料难觅,研究十分寂寞。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越华文学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有关资料也渐渐浮出水面。本文一方面梳理了越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对越华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在新的社会实践条件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在我国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然而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承受着科技的负面效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观点,把科学技术视为意识形态.文章介绍了此种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理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从宣传旧民主主义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刊物出现,创办了共产党报刊的雏形--《共产党》月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新时期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一,突出了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提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观点;二,深刻地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拓展和深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使党的思想具备了规范化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指20世纪兴起于欧美的、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借鉴其他各种思潮、从事当代文化批判的批评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模式早在40年前被文艺学者引入中国,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现实观照的结果,这是“中国梦”产生的内在逻辑。“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的时代和民族使命。作为世界图景存在的“中国梦”,要想转变为客观存在,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实践中。“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不仅要改变中国人的存在状态,更要追求人的本真存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教育救国,特别是他早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造就了大批的民主革命志士,并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日本核事故让科学技术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备受质疑,究竟科技带给人类的是福利还是灾难。反技术主义者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探究生态危机背后的真正根源,我们试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生态价值观,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尝试提出应对生态危机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但是,“马克思主义”一词并不是首先由马恩提出的,对这个概念的探源,对于我们现在和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产义的基本矛盾中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并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特征;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思想,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是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