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在实力雄厚的文坛“新桂军”中,东西带着对苦难和现实的深刻体验,在现代文化语境和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于其小说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忧郁表达。对东西小说中的这种带有异质性的表达进行探讨,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视阚中寻找这种忧郁表达的根源及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鴜鹭湖”和科尔沁旗大草原哺育了端木蕻良,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也为他提供了灵感养料,端木成年后背负着国恨家化四处流落的种种经历,使他的心灵被忧郁占据了.本文分析了端木早期作品所体现的“湖”和“土地”情结成为忧郁的两大主题意象.  相似文献   

3.
“鸳鹭湖”和科尔沁旗大草原哺育了端木蕻良,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也为他提供了灵感养料,端木成年后背负着国恨家仇四处流落的种种经历,使他的心灵被忧郁占据了。本文分析了端木早期作品所体现的“湖”和“土地”情结成为忧郁的两大主题意象。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创作整体上呈现出忧郁审美的特色.早期(1924-1932)普遍书写形而下的个人忧郁,并以直白和谈谐的方式呈现,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中期(1933-1938)侧重借助小说、散文等形式表达对社会、人事、文化、历史凝重抑郁的主体性思考.忧郁审美成全了他也限制了他,其四十年代的某些创作已经流露出这种迹象.某种程度上说,1949年后,沈从文被迫放弃创作其实并不是一件可惜的事.  相似文献   

5.
忧郁是一种情感体验,纵观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很多充盈着悲苦的忧郁情结和忧患意识。特别是在晚唐时期,诗人的这种悲苦忧郁情结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显现出多重意蕴,这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士人心态的衰老、审美思潮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人的忧郁     
《中文自修》2006,(1):38-39
诗人懒懒地把羽毛笔扔到桌上,他的绿眼睛大声说,我没有灵感了。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诗歌的基本格调是忧郁的,但也有为时代激流而写的那些感奋的、甚至壮烈的诗;诗人始终坚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立足于自己的切身感受,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泛滥的情感在这里被化成了可感的经验与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8.
女孩的忧郁     
女孩新搬进了一幢带厢房的石库门房子。窗框、门、地板全是一色红漆,像舞台上人家,很美。她嗵嗵嗵地从一楼跑到二楼,又从二楼回到一楼。一次踏空了一级,屁股随着惯性从楼梯上一级级蹭下来,笑着喊喔哟。满屋子是她清脆响亮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以忧郁、感伤的士子姿态登上中国文坛,为中国感伤文学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文章主要从作家人生经历,小说创作,情感取向等方面深入阐释郁达夫复杂的个性气质:忧郁的感伤,孤冷的哀怨,从而进一步探索作家深层心理中斑驳而迷人、凄切而悲苦的生命本真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人物的忧郁气质抑或说本的忧郁风格,在学作品中本属于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情感形式,但在20世纪中国学史上,随着“普罗”学的兴起,这种情感形式开始遭临挤抑。特别是在进入新中国的当代语境之后,学中的忧郁情感被愈发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了,致使学的书写几乎彻底疏离了个人的身体直觉体验,从而陷入完全观念化的幻觉之中,由此导致的一个最严重的后果便是,人们丧失了起码的现实判断能力,进而发生“大跃进”之类的虚幻迷狂。本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还具体指出了忧郁情感所蕴涵的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这是为20世纪中国学迄今一直未能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其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闲情,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是写老年孀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对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忧郁情绪进行分析,发现忧郁情绪赋予了俄罗斯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更突出了其悲剧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一生大量的词作涉及到愁字。该文从李清照各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分析她的作品,并把她和李煜的诗情和愁情作横向的对比,揭示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反映了更深刻的感情内涵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万里悲秋常作客--浅论杜甫雨诗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永恒主题,杜甫笔下亦有不少荡气回肠、慷慨悲怆的悲秋高唱.在杜甫的雨诗中,他的悲秋意识主要表现为漂泊人生和风雨江山两方面.在苍凉的雨景中,弥漫了诗人深沉浓郁的悲秋情怀.  相似文献   

15.
论秦观词中色彩的情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观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在词中大量运用了红绿意象和其他一些色彩意象。秦观善于将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词的意境营构之中,使色彩心灵化,将心灵色彩化。秦词色彩的心理意蕴主要是一种情愁意蕴。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17.
谢芳  伍丽 《江苏高教》2020,(4):91-95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是无法分割的。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开创性人才。大学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均衡型创业教育模式、专业型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应用型创业教育模式。当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缺失明确的创业教育理念;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明显不足。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创业教育并不要求大学生全员创业;创业教育成效评估有必要,但不能过度。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教育学最基本的范畴、最重要的概念;"教育",教育事业的核心观点、最起码的术语。以笔者换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教育是什么",从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和风细雨中的"慢的艺术";是在追求真善美、领悟人生真谛中"体验的过程";是不断的圆满过程中"遗憾的艺术";是生命得以不断延续和精彩绽放的过程中"悟的过程"等方面,重新回答教育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主题贯穿始终,先后形成了七次高潮:先秦、汉末建安、南北朝、中晚唐至五代、宋末元初、明末清初、乾嘉之际。悲怨之所以与文学之发展密不可分,是因为它由人类的基本情感和人们所受的深重苦难所决定的。一流的作家作品莫不与悲怨有关。中国古代悲怨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古代文学。从历史的视角看,通过中国古代文人参与形成的悲怨洪流,汹涌澎湃,始终左右着作者和读者的心灵,并在事实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内驱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近乎永恒的文学母题,为治中国文学史者所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