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在舞蹈创作中融入地域性民族文化元素,使之在其中各种表达方式带有一定的意味性,是大多数舞蹈工作者以及创作者迫切寻找的突破口.不仅可以提升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传承其精华之处,还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各个地域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舞蹈风暴》为代表的综艺舞蹈节目一度成为“爆款综艺”。就其形式和内容而言,该类型节目有悖于“舞蹈本体”艺术,具体体现在影像技术的泛化、大众审美的干预以及身体语言的弱化等几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提出建构舞蹈动作的“身体修辞”、强化文以载道的“审美标准”,以及形成“本土化意识”的综艺理念,以此为标准对综艺舞蹈节目进行规制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陌上桑》《羽林郎》《孔雀东南飞》三首具有代表性的乐府诗歌,以文史的视角挖掘汉代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本文将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史料,从纺织业、商业、饮食这三个角度加以分析研究,通过纺织品布料与纹样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饮食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最终得出汉代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邻邦中国素以礼仪著称,礼物在中国人的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官场中礼物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这种现象自古有之,并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中有所反映。本文以《东周列国志》为文本,研究官场送礼的时机、送礼的心理机制、礼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洪海 《考试周刊》2011,(15):157-158
作者通过对《古代中国农业》作深刻的教学反思,认为"脱口秀"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史功底、适当的才艺表演、准确的身体语言。  相似文献   

7.
8.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和发展,当代中国国情的诸多方面,也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自然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国情——人口众多,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至清代凸现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向青年学生讲透中国人口问题演变的来龙去脉,有益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做到科学、辩证、历史地看待和认识包括人口在内的当代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的地理学》和《禹贡》中,中西方学者在对已知世界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都承认地理要素及其结合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性,可以形成不同的区域,但在同一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对的统一性,并且对各区域的划分也遵循一定的方法。中西古代区域地理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已知世界的认识、区域划分层次、区域描述的原则、区域记载的内容等方面。造成差异的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文化中,无数璀璨的明珠交映成一条长河,从远古走来,流荡在今人的面前。离我们近点儿的有唐朝的诗歌,宋元的词曲和明清的小说。那么溯流而上,在汉代是什么呢?是汉赋。但是在赋旁边那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百诗十九首》,中国古代五言诗歌里的永远的瑰宝。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评论“我国古代小说”,与评价一部具体的学作品相比,这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吴组缃先生以大家风范居高临下地向我们勾勒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表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章立论充分,论证严密,同时又条理清晰,说服力极强。然而,此也存在一些语言微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重理论轻体悟、重梳理轻鉴赏、重条框轻内容、重概念轻个性、重叙述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反思文学史教学,应规避“读图”影响,回到文学、文化之维的“象”思维模式,弘扬人文精神,重塑精神家园.《中国古代文学史传》教材突出文学史的趣味性、故事性、互动性、实践性、体验性,教学时,学生易从手机终端渐入课堂,感悟古代文学中所隐藏的深层内蕴.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代的继承制度,已有的史料里,以《二年律令》记载的较多。从《二年律令》出发,探究汉代关于女性继承制度,会发现汉代的女性继承,并不仅仅是财产的继承,还包括身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
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是一部指导我们步入我国古代文论堂奥与我国古代文论家心灵相沟通的书,一部启示我们如何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当代形态文艺理论的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爱情题材选文的特点,指出了在这类题材文章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致女儿的信》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针对爱情类题材选文开展教学,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散文以独抒性灵为要,理解并分享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郁达夫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是《故都的秋》写作亮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理解并欣赏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需界定以悲为美的概念,寻找以悲为美的理论依据,并且设计相关教学片段,增强散文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与哈代此前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人的主体意识及其动机行为前所未有的重视。主人公对外界的能动反映和自主选择使作者塑造的人物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积极的追求者。这种重视人物的创作方法使得哈代最终突破以往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环境决定人物命运的模式,走向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简介两岸妈祖题材舞蹈作品创作现状,着重从两方面切入研究妈祖文化:一是舞剧的题材研究;二是两岸舞蹈的比较。选择大陆和台湾两部较有影响力和鲜明艺术主张的舞剧作品《妈祖》和《醮》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妈祖题材舞剧创作的共性和个性规律,并于深层次延伸探讨艺术体制和创作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爱丽丝·门罗的《快乐影子之舞》呈现了一个错位的世界:以马萨利斯小姐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精神和以我以及我的妈妈为代表的后现代症候并存,但是两者之间却无法通约。虽然艺术(小说中是音乐)被证明无力解决这个困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矛盾全然无解,而是暗含着解决的希望向着未来敞开。  相似文献   

20.
扬雄的《方言》提供了丰富的汉代词汇资料及其分布,使我们有可能窥见汉代方言区划的轮廓。自林语堂始,先后有学者以之为依据进行汉代方言分区研究。各家分区论说大同小异,研究依据、条件、原则基本一致,在研究方法上亦各有见解。但是,目前受《方言》材料本身的局限,汉代方言分区研究在方法论上未有大的突破,这项研究工作还无法向更细致的层面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