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是封建社会人口的主体,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在落后的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下,农民具有勤劳、朴实、善良、敢于斗争的美德,又有愚味、保守、落后、甘于贫困的意识。这种“农民性”对中华民族传统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现代科技明社会格格不入,障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之有必要对“农民学”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2.
泉州学的研究对象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必须以世界视野为泉州历史文化准确定位。由于种种原因,泉州学研究遇到了不少困难与困惑,当前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从东亚文化圈的视角,可以“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闽南文化的发源与核心优势、朱子文化的学术积累、古代名人的历史影响、移民文化的血脉延伸、南音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方面提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科举考试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我们可将它纳入广义文化的范畴。实际上,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国内一些发行颇广的中国文化史著作,如顾康伯的《中国文化史》,高桑驹吉著、李继煌译的《中国文化史》,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陈登原的《中国文化史》,王德华编著《中国文化史略》及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等,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农村的教师,整日里除了和孩子打交道就是和农民来往。在思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时,我想到了农村教师该向农民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5.
6.
文章通过对白嘉轩、朱先生、小娥、黑娃、白孝文、白灵、鹿兆鹏、鹿兆海等艺术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白鹿原》是由三种文化,即传统文化、性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同构筑的多重维度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7.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对文化的传统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文化传统学。本文对文化传统学涉及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界定,对文化传统学研究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概说。  相似文献   

8.
9.
"科举学"古今含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说其古老,是因为"科举学"或"科举之学"的用法出现很早,科举时代有千百万读书人曾热中备考科举的学问,且自从科举制产生一段时间以后便有人开始进行科举制度及科举史研究,其研究历史长达千余年;说其年轻,是指以往并未有意识地将科举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研究,至1992年正式提出将"科举学"作为一门专学,或者说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研究之后,才更注意以整体的观点,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对科举进行科学的研究,赋予了"科举学"一词以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业农民是社会发展和后工业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传统农民存在结构不良、数量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职业农民具有素质较高、市场意识强、流动较为自由等特点。可以从建立法律法规、实行职业证书制度、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完善多施教主体等方面进行职业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工问题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广大农民工在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受到一系列恶劣的机会上的、制度上的不公平的待遇,面临着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丧失的危险。当前,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其价值主体地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机构设置,服务内容和评估方式,展现其支持服务的有效性。无疑对我国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有利于广开门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因自身表达能力的缺乏,长期以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直出于被代表的地位,也因此丧失了主体性身份。历史上农民主体性身份的取得通常以“否”的,即农民自身身份放弃的方式取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政策对于重新树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谐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主体意识由市场意识、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构成。必须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典型示范和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初等数学研究”课的教学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初等数学研究”课不被人们重视的现状,从它在师范院校的地位和对中学数学教师的作用、以及它与中学数学的区别和与高等数学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通则》对民事主体的规定采用的是大陆法系二分法之立法体例,将我国的民事主体分为两类:自然人,法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这种立法体例逐渐暴露了其无法避免的缺陷,给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不便,传统的确定民事主体的标准受到了挑战。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关于民事主体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将"其他组织"纳入民事主体的范畴,以完善我国的民事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时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客观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从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的视角看,拥有同一身体的农民与农民工因社会身份的不同,在农村与城市这两种不同日常生活世界中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与道德准则。政治、生活、社会、道德是一个人身份的构型纬度,一旦离开对农民身份有着系统性约定的乡村场域,传统型农民不再拥有农民身份;大众传媒惯用的农民工话语也是一个消解农民的过程。农民工身份是都市社会底层的一种新型社交类型,在此社交类型中农民工的道德主体有着原生型、再生型、次生型三种构型。激活作为"农民"的"农民工"内心深处认同的、与社会公德相契合的生存伦理的引领力,比抽象的"人的城镇化"对社会公德的建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还是农民工,不同的认识以及由此建构的不同社会治理方式对未来都市与乡村的道德构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思想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方向及党的领导三方面批驳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反动观点,阐明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是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