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罗忆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9(2):1-4
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华文明正是在此时形成了儒、释、道三条文化主脉,至今唯一存活的古老文明,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向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在有关姓氏制度的文献记载中,郑樵的《氏族略序》可谓记载比较详备,可信程度亦较高。联系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其它历史文献来看,姓氏制度其实就是西周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在称谓上的表现形式。因此,这也是当时社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制度。本文对此作了一些粗浅探索,欲以说明姓氏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它在西周春秋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而论及它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以此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说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其“母感天而生子”,说明“姓”最初产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故“女生为姓,……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姒、妫、姑、妘、婤、姶、(女丕)、嫪之类是也。所以 相似文献
4.
谌中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4):140-144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围绕生产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所以小国寡民是夏商时代社会生活的必然状况.由于生产的规律慢慢为人们所认识,剩余产品的增加导致大国时代的到来.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周公和孔子是这一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就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进行的探索与讨论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5.
张启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51-53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其要旨是指出自公元前6世纪起,约120年的时期内,世界出现了五位知识巨人,他们坚信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能战胜贪心,战胜邪恶,能促进世界的进步,开启全球精神生活的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6.
开放与融合:春秋战国时代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略时代的化传播活动十分活跃,其功能的发挥具有典型意义。化信息的垂直传播打破了教育的垄断局面,促进了政治变革的发生和实现;化信息的水平传播打破了地理隔阂。促进了民族化的交融与整合。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代的“舆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4)
本文探讨春秋战国时代“舆人”的身份职业问题及与之有关的某些问题.指出注解家们训释《左传》、《国语》中的“舆人”为“众人”之说有欠准确.肯定“舆人”只能是指造车工人;他们中有的人还需要随军而行以从事战车维修,并且还要充当战争配角及从事粗贱杂役;而“舆尉”、“舆司马”等官职都是属于与管理战车和管理“舆人”有关的职掌.认为“舆人”是一种拥有专门技术但社会地位颇为低下的被压迫阶层的人,用讽诵形式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反抗剥削压迫是他们常用的斗争方式.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浓厚的地域色彩、强烈的政治意识、执着的精神追求、空前的学术自由气氛等五大时代特色 ,对我国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轴心时代"产生的儒家思想,决定了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初始选择,封建制度的自我强化这一正反馈机制,使得封建社会长期停滞. 相似文献
10.
11.
许丙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1)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凭借特有的精神活动能力创造自己文明发展的历史。从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到真正成为人,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飞跃。有的文明完成这个飞跃,不断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文明飞跃的实现依靠伟大思想家的探索,孔子儒家思想不仅实现了中国文明的飞跃,而且开辟了正确的人文道路,中国文明因此源远流长,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代军事伦理理念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军事制度和军事伦理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基于信念伦理的价值合理性的追求逐渐变为基于责任伦理的工具合理性的追求。实践理性迅速上升成为其伦理理念的基本特征。先秦诸子关于军事伦理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军事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军事制度和军事伦理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基于信念伦理的价值合理性的追求逐渐变为基于责任伦理的工具合理性的追求 ,实践理性迅速上升成为其伦理理念的基本特征。先秦诸子关于军事伦理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军事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游”是旅游在中国古代的特定称谓,古今之游在内容、范围及性质上均有显著差异。春秋战国时期的游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招纳贤士、笼络人才能为统治者的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本文试图深入春秋战国时代,去分析当时人才的生存状况,去感受他们辛酸的奋斗历史,去领悟几千年前的人才观,对当代的人才管理和开发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本文尝试采用这一观点对大学语文中《先秦诸子语录》一课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7.
正史华慈先生近来出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重新开启了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突破这个话题。②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要探讨两个特定的问题:第一,这个突破之开端的时间定位问题;第二,古典儒学的发展当中所体现的这个突破的特质问题。史华慈认为,这个轴心时代的突破最早发端于西周早期,即公元前12世纪或公元前11世纪。正是在那个时候,关于天与天命(heaven and heaven’s mandate)的新理念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互相征战到秦一的重要历史时期。蜀地亦是如此。这个历史时期,蜀的主要国家、部族及其文化主要有: 蜀国。春秋初至中期前,蜀的统治者为杜宇世家。《华阳国志·蜀志》云:“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今云南昭通)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水经注》引来敏《本蜀论》:望帝者,杜宇也,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移治郫邑(今四川郫县城北二里处),或治瞿上(今四川双流县与新津县交界的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今陕西秦岭),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上的青神峡)、灵关(今四川宝兴县南与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灌县与汶川县之间的茶坪山)、蛾眉为城郭,江 相似文献
19.
齐秀生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6):84-89,98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文化下移,诸子百家周游列国、讲学授徒、游说诸侯,各国间朝聘会盟、征战频繁等,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形成,华夏民族出现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多元文化。当时社会氛围极为宽松开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期”。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梁中效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2):16-20,32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