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大观周刊》2013,(1):238-238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通过美妙的音符,优美的旋律,感染每一个听众。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都清楚的明白“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2.
何贤杰 《大观周刊》2011,(23):254-255
一直以来,审美都是高中音乐课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是高中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也是我们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几年来,通过大量实践,我对音乐欣赏课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的顺序安排有以下几点心得,望与大家分享、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玉兰 《大观周刊》2012,(47):336-336
这么多年以来,教育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的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手段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失去了与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只是一味的听记,老师辛辛苦苦一堂课,学生真正掌握的很少,只会机械模仿。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将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在一起。 阅读整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石维敏 《大观周刊》2012,(11):261-26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就像演奏中乐章的前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都有一个精彩的引入,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的开端,有助于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另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更容易调控、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引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清华 《大观周刊》2012,(48):381-38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叶福荣 《大观周刊》2013,(6):286-286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何上好音乐课.使其充满时尚的活力.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话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追求真、善、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李红霞 《大观周刊》2012,(45):348-34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学习表面上看来.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美丽所在或领略到它的迷人内涵.  相似文献   

8.
杨小青 《大观周刊》2012,(44):306-306
在整个高中的教学中,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要注意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也要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9.
廖宝旺 《大观周刊》2012,(27):288-289
现在的中学生与前些年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产品是人类发明创造的结晶,也足人类在改变生活环境过程中智慧与才能的体现,它涉及到人类衣、食、住、行、育、乐等各方面的日常生活用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尝试和积累经验,为了取水而造瓢,为了免遭风霜雨打之苦而建造房屋。在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又追求美感,力求质与形的合谐统一,但适用和美的标准又总在不断的变化。人们互相比较,互相影响,使审美观念日新月异,它具高支配人们审美情趣的力量,使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狄红军 《大观周刊》2012,(2):144-144
幽默是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人际交往中解除窘境的一种缓冲剂;是健康生活的一种高级佐料;是课堂学习中学生愉快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大观周刊》2012,(22):209-210
要想取得数学好的成绩,必须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艳芬 《大观周刊》2012,(30):246-246
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可是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差,没有兴趣是怎么也学不好,所以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仝亚红 《大观周刊》2012,(21):161-16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许玲云 《大观周刊》2012,(24):325-325
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走开放式的道路。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脱节,导致课堂时间、空间以及学习内容的封闭,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个性得不到张扬。语文学习高耗低效。新课程理念指出:我们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个编辑,对文化应该有准确的鉴赏能力,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说到底要有高尚的文化品格。因为有很多美的东西需要编辑去发现,就好像举世无双的和氏璧,没有卞和,就会被湮没;还有不少不好的东西需要编辑去把关,因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先进与落后混杂。作为一个编辑,他的职责就是要审读、鉴定、舍取,以正确的是非观,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作为网。筛选出最美最好的东西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张红星 《大观周刊》2011,(37):276-27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容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物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和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节。一部优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电视纪录片,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念进行美学构思,也就是对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加以选择、概括、提炼、逻辑构架而成的感人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19.
李云敏 《大观周刊》2012,(37):370-370
学生不可能不出错.关键是错了就改,才能不断进步,而且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铁栓 《大观周刊》2013,(2):114-114
数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