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就目前存在的关于图书馆定义的六大观点(社会机构说、公共大脑说、记忆装置说、信息体系说、阅读组织说、制度安排说)加以讨论,最后提出一个关于图书馆新的临时性定义。  相似文献   

2.
鉴赏古代诗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一定会变盲目为思路清晰,变困难为容易,一步步的得出诗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史修芹 《大观周刊》2012,(26):132-133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的配备与引导是极其重要的。班干部是班级工作的中流砥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组建一直思想先进,业务精良,工作扎实的班干部队伍,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如果一个班有一群优秀的班干部群体,那么这个班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集体。相反,班干部能力较弱,这个班不仅有如一盘散沙,而且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这就要求我们要选出优秀的班干部,当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班干部,班干部是干什么的呢?  相似文献   

4.
对一条旧闻过度解读的背后,是有关国家对南海防空识别区的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5.
闫伊默 《东南传播》2012,(9):159-160
深度报道的操作及其之于纸质媒体功能的实现首先要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本文认为从操作的角度讲,对深度报道的界定要宽泛、要客观理解深度报道的"深"、要兼顾时效性和"非时效性"、要处理好主流与监督的关系、破除有关篇幅的狭隘观念、文本组织要多元。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9,(18):1-1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读小学时语文课中勾勒的这幅秋景图。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里.是很难看得到的。去年初秋的一天,在赴灾后重建都江堰途中,蓦然在蓝天白云间发现了这群“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随团到青岛学习,触动很大,于是很想就“青岛档案现象”(笔者姑且这么称呼)背后蕴涵的深层次东西做些探讨与求解。  相似文献   

8.
马利红 《新闻知识》2013,(1):77-78,89
美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日益受到受众的力捧,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更加剧了美剧的跨文化传播。文章从美剧热现象的现状入手,剖析美剧热的内外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邵林 《中国编辑》2006,(1):38-42
如今的报纸是“一家更比一家厚”,众多晚报、都市报,每份都是厚厚一叠,36版、48版和52版,早已寻常,遇到双休日、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  相似文献   

10.
"到延安去"是延安时期热血青年顺应历史的科学抉择,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将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延安时期的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北海十二石记》(载《长岛县志》)是苏东坡的记石散文名作,也是关于北海长岛石的扛鼎之作.该记作于1093年,也就是“五日登守”苏东坡,离开登州8年之后,回朝任礼部尚书,又至定州任上所作,离吴子野游登州也有二十四年之久. 苏东坡在《北海十二石记》里写道:“登州下临大海,目力所及,沙门、鼍矶、车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最近,兀然焦枯.其余皆紫翠峻绝,出没涛中,真神仙所宅也.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玮,多不识名者.又多美石,五采斑斓,或作金文.熙宁己酉岁,李天章为登守,吴子野往从之游.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14,(4):14-15
6月6日晚,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下称“舌尖2”,第一季称“舌尖1”)终于落幕,以投入3000万元进账2亿元的骄人成绩刷新了电视纪录片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3.
晓方 《新闻前哨》2010,(4):80-81
三月京城,两会隆重召开。这是记者的节日,媒体的盛宴。两会期间.政府和两院工作报告、政府部门新闻发布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传达了海量的新闻信息,足够媒体学习理解吸收消化。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网络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适应当前媒介生态,更好地服务受众,2015年4月2日,全国首款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专用APP"学习中国"正式上线,引发广泛关注。这反映了我国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及新媒体密切联系群众,也显示出我国重视人民群众理论学习和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的决心。本文从传播学视角解读这一APP推出的背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对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应当有新的认识和解读。传统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风暴眼”现象,恰恰违背了媒体为维护政府形象所一向坚持的“帮忙不添乱”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读小学时语文课中勾勒的这幅秋景图,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里,是很难看得到的.去年初秋的一天,在赴灾后重建都江堰途中,蓦然在蓝天自云间发现了这群"大写的人"!大概有几十只大雁吧,排成整齐的"人字"阵,在领头雁的率领下,朝着它们既定的目的地,飞去,飞去……  相似文献   

17.
杨杰  蒋勇 《新闻世界》2004,(11):49-49
报纸也是要说话的。目前都市报发展的过程中,“话题新闻”的出现,使这种对话成为一种可能与有效的平台。本将以《江淮晨报》的话题新闻版面“你说我说”为个例剖析这一新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8.
有人问一个哲人:什么事是最重要的?什么人是最重要的?生活中什么时间是最重要的?哲人回答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与所有人共同相爱,因为每个人生活的任务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成为一年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的直接产品——超级女生,也在于其他衍生产品,如超女评委、超女主持人等有形衍生产品和语言等无形衍生产品。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超级女声”的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两会”其间,海内外网络媒体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那么,不同网站之间,尤其是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之间,国内网站与国外网站之间,在对这一盛会的报道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框架和形态的不同?是哪些单一或者多重的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