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腐败问题进行再次思考.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构成了腐败的动力基础,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公共权力的异化)是造成腐败的体制根源,国有资源产权不明晰构成了腐败的诱致性因素,腐败活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危害.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需要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更需要降低公共权力的可租性;建立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彻底变革、透明行政审批制度,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方向。结合行为科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行为理论,归纳出行为的“制度-行为”模型,并运用于权力腐败研究,得到了权力腐败行为发展模型与腐败水平模型。权力腐败行为是腐败行为主体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腐败水平取决于正式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已经从经济、政治领域蔓延到教育领域,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全权负责和领导学校一切事物。但由于相应的监管缺失,很容易形成校长权力腐败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小学校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运用经济人假设理论、教育寻租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校长权力腐败的行为动机,以期从经济学的角度为规约校长权力腐败现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腐败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腐败.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遏制权力腐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要防止权力滥用,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6.
经济上的婚姻买卖和法律上的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家庭财产共有和产权模糊,是家庭腐败的内因;性服务业的垄断则是家庭腐败的外因。权力所有者家庭的相互嫉妒和隐瞒,平民家庭的生男冲动和家庭压迫,是家庭腐败的表现。劳动品质下降、投资后劲不足和储蓄的刚性增长,则是家庭腐败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7.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的,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它的核心是权力腐败。寻租活动是腐败的经济学代言词。腐败存在的社会背景是制度缺陷。中国人民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一条消除腐败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从经济学“成本-收益”角度分析腐败产生的经济学根源,然后通过建立腐败者的“成本-收益”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提出从加大腐败成本角度着手抑制腐败,最根本的是通过对资源配置的“非人格化”,减少权力资本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经济学来看,高校腐败是腐败主体通过成本与收益比较作出的理性选择,是一个有着经济根源的客观存在.与政治学中的公共权力异化成因相比,高校腐败具有其特殊性,但本质都是损害了公共利益,降低了资源的效用,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为此,从经济层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腐败,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满意解,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NBA联赛和CBA联赛产权进行探讨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联赛产权结构是影响CBA联赛发展的重要因素;CBA联赛的产权结构中,产权主体结构的不合理性是制约CBA联赛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腐败的日趋严重,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扭曲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毒化了受教育者的心灵。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制度性缺陷造成教育领域中权力监督体系失效,公共权力的异化使用,难以抑制我国教育腐败的恶化。文章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于教育腐败的治理困境,提出治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腐败,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均有界定,有可取之处,亦不乏缺陷,唯有从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四个方面概括较为科学.腐败根源常见有道德根源论、文化根源论、经济根源论以及权力制度根源论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诸说归于人性和规制一宗,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3.
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的腐败.反腐败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的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依法监督权力主体,依法监控权力运行,依法矫正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强化制度监督为出发点,分析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权力腐败和权力监督的关系;制度监督对遏制权力腐败的作用;制度监督形式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遏制权力腐败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网络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的本质是掌握公共权力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私欲而进行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易.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权力失去监督,二是掌权者私欲膨胀不能自律.根治腐败的途径在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提高掌权者为公众服务的自律意识.法治、德治、民治、体制之治是治理腐败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16.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作为当前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极具消极影响的问题 ,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的含义进行界定 ,并对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受贿和贪污两种腐败行为的模型推导 ,得出结论 :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构成了腐败的动力基础 ,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是造成腐败的体制根源 ,国有资源产权不明晰构成了腐败的诱致性因素 ,促使了腐败的多样性发生。正是这些经济因素构成了腐败的经济性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有停止过对腐败成因的探索。权力腐败是腐败的实质与轴心,权力内在的异化机制为权力腐败提供了可能性,权力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合力作用使权力腐败从可能走向了现实。治理权力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建全和完善一个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体系,通过对权力腐败成因的逐一遏制,才能有力、有效地防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8.
腐败现象已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干群关系的重大问题 ,引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而权力腐败既是人民群众最大不满的根源 ,也是改革、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 ,是关系到能否根本消除腐败的关键。反对权力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 ,既要治标 ,又要治本 ;要从根本上预防、杜绝权力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好的 ,但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是因为权力被滥用、治党不严、疏于监督的结果。腐败的客观基础是权力。权力是腐败的前提条件。拥有权力者要腐败却易如反掌。因此 ,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在强化权力对权力的监督 ,即把好用人关 ,首重权力赋予的监督 ;依靠监督网络 ,着重权力行使的监督 ;犹重权力剥夺的监督 ,严惩腐败者。只有这样 ,消极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就会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20.
公有制产权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说公有制一定比私有制优越缺少科学根据 .马克思主义承认公有制的优越性是以公有制在一定条件下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前提条件的 .公有制产权不能必然带来高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 ,已经为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低效率所证实 .就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看 ,企业产权的公有还是私有并非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公有制与私有制孰优孰劣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是一个规范经济学的问题 (或者说是一个伦理经济学的问题 ) ,而不是一个实证经济学的问题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看 ,说公有制必定优于私有制缺少科学根据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看 ,公有制往往导致低效率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