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民组织化发生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社会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农民组织化的历史使命,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促农、赢市、治村、维权、转型。  相似文献   

2.
龙头企业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两种主要模式。文章选择另一视角,从约束力、利益取向、生产经营风险程度、利益返还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优势与不足,指出要创新发展思路,推进两种模式规范化发展,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的连接机制,实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提高当前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剖析了限制农民组织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阐述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需要政府在立法、制度、政策及管理等方面发挥关键性、导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组织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保障农民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农民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作用发挥不当以及人们的认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土地流转中农民组织化水平不高,进而不能够有效保障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权益。为此,需要从农民、政府、合作社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中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农民权益的维护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努力,即通过组织起来,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农民组织化有助于农民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农民权益的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坚持政府的适度引导、强化农民组织的自身建设、整合民间自组织资源、提升农民政治参与与自组织化意识等途径,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健康发展,以有效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导致农民成为当代中国最大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因之一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公民权利 ,实现整个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推进中国社会的公平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单个农户难以进入市场。笔者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的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重要路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组织化面临着难得历史机遇,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产生于西方的利益集团理论对中国农民组织化的性质和功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利益集团理论对中国农民组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一,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意见综合等方面的作用;第二,培育农民政治企业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第三,探索规范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湖南省是农业大省,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对合作社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分析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结合一些地区的做法,提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十分重视推进农民组织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充分,农民组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体制制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粗放型经营与分散独立的小农户经营方式联系密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农业现代产业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9,(5):52-61
城乡二元化导致了农民去组织化现状,而乡村振兴不但不能缺失农民的主体性,反而更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Y市为研究区,通过田野调查,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的综合考量,构建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衡量体系,结果发现该市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基层政治组织党建和素质偏低造成了组织进程中的"有心无力",市场化和社会化造成农村的文化真空,影响了经济组织的真正合作导致合作社规模小、竞争力差以及"空壳化",难以长远发展。因此,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兼顾这三个方面组织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地理区位的变迁导致农民社会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变化,农民所处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随之发生改变,原有场域所产生的惯习也受到挑战。为了使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在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中获得应有的权利,需要对农民进行再组织化。可以发挥场域的内在力量对农民再组织化的促进作用,关注各利益集团资本竞争对农民再组织化进程的影响,并通过惯习重塑的力量来完成农民再组织化。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试图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关于农民组织化问题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这些研究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上达成了共识 ,但在农民组织的法律地位、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如何对待“两社”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经历了从介绍国外合作社理论与实践,到思考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再到目前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问题的历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日益丰富。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指导意义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宁 《华章》2013,(24)
通过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湖南省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分析,指出了目前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存在带动农民不多、发展活力不足、登记管理不顺、内部运行不规范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加快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提高对合作经济的认识水平;给予合理的扶持;以示范引导规范管理;鼓励合作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20.
小农经济在中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过密化增长"的特征不仅固化了家庭式生产,同时也制约了个体农业资本的积累。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自由流动,从而缓解了人地矛盾压力,但个体化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却没有根本改变,导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通过鼓励农民组织起来,以团体的力量增强农民在市场和社会交易中的议价能力,是农民改变弱势地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