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性与本土化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两大特征,并贯穿于高等教育变革过程。在清末新式教育创始阶段,外来性占主导地位。随着民国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外来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土化,在教育指导思想、招生考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征。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刘海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张亚群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答辩时间 2000年9月 22日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近代科举考试变革与新式高等教育发展的消长互动关系作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引言和正文6章。第一章考察分析科举制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形态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书由厦门大学张亚群副研究员撰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8章,依次是科举制: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重心、晚清科举危机与新式高等教育的产生、科举改革与新式高等教育的演进、废科举对高等教育转型的重大影响(上)、废科举对高等教育转型的重大影响(下),类型分析:清末民初法政高等教育的兴革、近代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历时的,其机构的演进也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脉络.在古代中国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往往由官学与私学交替主导,承担着"养士"的职责,形成松散联合的高等教育系统.进入近代,西学东渐,传统高等教育机构随之而变,新式学堂逐渐兴起,传统书院相继改革,书院与学堂相互融会,生成传授科学知识与传统学问的近代高等学堂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变学堂为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建立并确立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秉承高深学问理念、坚持民主管理制度的现代大学,完成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现代转型.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演进中坚持回应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在近代中国展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激进态势和优先特性.  相似文献   

5.
清末,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诱发了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萌芽,一批新式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的纷纷创办,这不但冲击着科举制度束缚的传统高等教育,而且开启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学位制度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为其施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作为高等教育学习西方的理论成果。壬寅癸卯学制第一次把新式高等教育纳入到近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使高等教育近代化在制度层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学位制度在发展壮大的新式高等教育肌体上萌芽、发端,逐步本土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科举制度向学位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并把学位制度引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在与科举制度的冲突、融合过程中,逐渐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并把学位制度引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在与科举制度的冲突融合中,最终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8.
之江大学作为19世纪末由西方差会组织在中国创办的13所基督教会大学的代表之一,是唯一由美国南、北长老会在浙江联合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奠定了浙江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为近代浙江新式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并把学位制度引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在与科举制度的冲突融合中,最终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1894~1897年他在视学贵州期间,创设官书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学制,培养近代新式人才;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推动了贵州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轨,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李鸿章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创始之初的基本主张和实践 ,即改革科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以及组织翻译科技书籍等史实进行了梳理 ,并指出了这些举措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1894~1897年他在视学贵州期间,创设官书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学制,培养近代新式人才;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推动了贵州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轨,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创办于100多年前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留学生的近代新式学堂。它虽然不是正式的高等学府,但其独特的办学特点和追求民主治校的理念,关注中西文化交流、崇尚对封建教育体制变革等现代教育观,使它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谱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成为推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根本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培养洋务人才,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从它们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分配等办学状况来看,新式学堂都带有浓厚的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揭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序幕。新式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前高等教育机构的地理分布变迁分为五个阶段.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高等院校的地理分布所经历的是一个内部自发与外部调整互动的过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始阶段地域分布的阶段性变迁特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教育中,蔡元培首先在新式学校内举起反封建旗帜,并始终把教育作为谋求国家富强的关键和一生的追求;他善于吸收借鉴外国教育的精华,从民族的实际出发营建新的学校教育体制;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7.
万东升 《考试周刊》2007,(27):125-126
慈善事业在中国历史悠久,它在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到了近代,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在中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突破地域性限制,而具有效率性、网络性和国际性、信息化的特点。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兴起、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和总结,指出19世纪末洋务运动时从西方引入的新式私立高等教育开始在我国兴起,20世纪初清朝衽新政后私立高校特别是教会大学已初具规模。民国时期特别是国民党政论时期私立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皖系调整时,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苏联模式的影响,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近代私立高等教育在我国大陆消亡。  相似文献   

2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思想,分析这个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给予否定。就它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而言,“中体西用”论在构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教育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这种作用表现为它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它为新式教育注入了崭新的教学内容,并带来了近代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