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把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作为独立科目,与通用技术一道共同归属于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得到实施。由于信息技术独特的系统平台依赖现象,对信息技术教育所依赖的平台,显然要认真加以分析,从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只是一个开端,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一个重新审视课程标准和丰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热点之一。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将“人工智能初步”列为五大选修模块之一,成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向基础教育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到高中必修的行列,从而结束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无标准可依”的局面。(《课标》的制定不仅确定了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到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公布,再到2004年9月开始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山东、海南、宁夏、广东等四省区进行实验,标志着我国高中信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为了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有必要构建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意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发布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得以延伸拓展.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讲述以校本课程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 1.国家与福建省的高中课改启动情况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秋季4个省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了一千多名专家,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边研究、边论证、边征求意见、边修改完善的工作方式,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也正式颁布。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国家标准文本,《标准》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次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指导纲要。本次课程标准的制定标志着从国家层面上完成了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标…  相似文献   

9.
苏焱 《中小学电教》2012,(9):117-118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相应的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式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南京市从2005年进行课改实验,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学科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亲生经历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取得的成绩 (一)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标志着计算机课程开始向信息技术课程转变。《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发布,更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计划,推进本地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如,江苏省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列为2005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投入7亿元对经济薄弱县区进行直接帮扶,确保到当年年底全省基本实现“校校通”。在此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功能衰竭、内容过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并据此于2004年秋季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自治区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课程的实施,为信息技术教育注入了活力,也带给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们更美好的远景,秋去春来,高中新课程实验已近一年,这一年对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将进入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作为独立科目,与通用技术一起归属于八大学习领域的技术领域,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课程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汪慧琴 《物理教师》2007,28(7):35-37
江苏省作为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区,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已经是第二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彭涛主编的《物理1高中实验报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实验报告册”)与该教科书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4.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明确定位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但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由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师转变而成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难以适应当前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普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是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思想来完成,这批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需要接受长期的培训以及提供较长的适应时间。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2003年3月31日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将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纵观国家颁布试行的高中课程方案,可以看到: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为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的突破,即:重建高中课程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学生自主选课的相关制度、建立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刘光辉 《教师》2008,(5):33-3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新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对于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个值得留下记忆的年份。2006年6月,海南省实施了进入高中新课程以来的第一次基础会考。本次基础会考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与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加强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克服高中学生过早偏科的现象,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树立正确导向。海南省高中新课程首次基础会考备受各界关注。其焦点一是改革了会考科目——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科目被共同列入高中基础会考,并作为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二是强化了基础会考结果的利用——基础会考按总成绩10%的比例折算记入考生的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总分。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部2000年和2003年分别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领域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已有200多套。事物总在矛盾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问题也成了受人关注的课题,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明确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的会考制度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4年,山东省开始实行会考制度。2001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山东启动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高中新课标制定和颁布后,2004年9月。作为普通高中新课改的首批实验省份,山东开始了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也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的一个独立科目开始自身的学科体系构建。2005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决定从2004级普通高中学生起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