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余 三国时的董遇善于利用“三余”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相似文献   

2.
读书九诀     
读书九诀一心: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结于一”,就是说读书学习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二分:梁启超提出把每日所读之书分为二类,一类需精读,一类供浏览。三余:即三国魏人童遇常提出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如何解释?历来不尽一致,现试作寻绎:“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意思无非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以刻苦勤学而已。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周遐寿认为“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如肴馔,子书如调味之料。(参见《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林辰认为这“三味”一词的取义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参见《…  相似文献   

4.
洗红领巾     
放寒假了,开心之余的我决定为那“效劳已久”的红领巾进行一次“大扫除”。  相似文献   

5.
三心 陈景润说学子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三性 鲁迅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性:“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回 高士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三多 欧阳修治学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们商讨。”三余 三国魏明帝时的董遇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关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成大事者心经三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相似文献   

6.
用水生火     
周岷 《中学生天地》2010,(12):51-51
上一次周老师提出“不怕火的纸”的实验后,班里掀起“玩火”热潮。也让周老师高兴之余一再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这不,这段时间他来教室时总不忘拎两瓶纯净水,以备“不时之需”——水能灭火嘛。  相似文献   

7.
理发奇遇记     
繁忙的学习之余,我终于可以抽出点时间来打理这头“长”胜不衰的头发了。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汉川市电化教育馆在普及“校校通”工程之余,重视电化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并逐步开始“班班通”工程的建设,馆长王志鸿在此期间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及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改革让作文课充满了趣味与活力,让学生从“见到作文就头疼”渐渐变得“乐于表达”,然而在激动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在轰轰烈烈的作文教学改革中,有着许多“过于”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日记上锁     
那天,一个晴天霹雳使我在头晕目眩之余,大声抗议:“Et记应上锁,还要上千千万万把锁!”  相似文献   

11.
清晨,我到学校饭堂吃早餐,恰好校长也来了,坐在对面。“食兴”之余,校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我们老师呀,有时要向农民学习多点,向工人学习少点。”我当时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12.
《双语学习》2009,(7):I0013-I0013
古今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我最欣赏的是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象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相似文献   

13.
糊涂也有乐     
人们常把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条幅悬挂在醒目的地方,欣赏之余,玩味着自己所理解的含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976年10月,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提出,说明“左”的指导思想尚未根本改变。太阳出来了,被一层云雾遮挡着,人们在欢庆之余,仍心有余悸。什么力量能拨散云层,让阳光普照中华大地呢?大家急切地期盼着。  相似文献   

15.
闲暇之余,老师们感慨较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如今90后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君不见:与老师“顶牛”的现象多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也增多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了教师工作顺利进行的巨大“拦路石”。  相似文献   

16.
也谈“减肥”王乃林时下,出现了“书包减肥”、“作业减肥”等等议论。对于学生负担过重,“肥胖”带来的种种危害,笔者有所了解。对那些“肥胖’”处实施“减肥”,我是举双手赞成者。但赞成之余,还有话要说。我以为,“减肥”应因校、因课制宜,反对不顾客观实际,一...  相似文献   

17.
每当看到名师登台亮相,常被课堂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智慧所折服。羡慕之余,也曾潜心实践,但与名师相比仍然无法望其项背。于是沉思,上好课的诀窍在哪里?是“好课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还是“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18.
关耳 《教育艺术》2000,(12):25-25
我有一位朋友,文笔不错,功底也好,工作之余,常在灯下“爬格子”。时有“豆腐干”见之报端。后来朋友升任处长,整天频于应酬。时不时要喝喝酒、搓搓麻、跳跳舞……日子过得飞快。  相似文献   

19.
读书九诀     
一心——苟子在《劝学》中云“君子结于一”,意思是说,读书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 二分——梁启超提出,把每天所读之书分为两类,一类需精读,一类供浏览。 三余——三国魏人董遇曾提出读书“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目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其意是说,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 四各——读书时,手边要备好字典、典故书籍、卡片和记录用笔这四种工具。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20.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王肃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