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然而法治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社会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民法律意识是影响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难点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理性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该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是"理性公民法律意识",指以伦理性价值为根基,以主体性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对法和法律现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彭超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50-151
法律在当代中国社会,尤其在经济生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法治,作为奠定于商品和民主的基础之上的理想治国方略,其关键不只在于完善的制度及其严格的执行和遵守,更在于法律及其运作过程中所内含的法治理念,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价值的要素和取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但是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依然薄弱,并严重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普法教育,营造一个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现阶段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历史的,又有现阶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相比.中国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起步较晚.缺乏教育法律实践以及人们对教育活动认识的局限性等原因,我国仍缺乏与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相匹配的教育法律意识.良好的教育法律意识是教育法律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公民进行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依法治教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于法治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心理反应、情感、思想和评价的总称,研究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较高水平人才,应在人格形成、知识构建、及社会实践中有途径吸纳法律知识,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提高自身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从研究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出发,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研究生公民性塑造的重要性,并从教学方法的改良,自律精神的培养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其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公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运用、维护法律,实现科学立法和自觉守法。但我国自古以来传统观念比较封建,因此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结合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探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途径和对策,以求寻找一条更适合我国法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陈君 《教育与职业》2004,(27):75-7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的司法公正制度,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一、法律意识的涵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将“法律意识”解释为“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  相似文献   

10.
儒家法律思想对当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重权力、道德,轻法律;重调解,轻诉讼思想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法治行政意识是法治意识在行政领域的体现,是法治精神渗透于行政主、客体的观念和行为中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它由公共意识、法制和法律至上意识、正义意识三大要素组成。章从行政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三大要素的内容,并进而指出国民法治行政意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正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变化的途径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和不平衡。为此,在促进公民法律意识变化途径的选择上,一是要发挥电视优势,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二是农村普法宣传活动要增强实效,三是要兴利除弊,积极发挥网络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写社会新闻,要注意保护被采写对象的隐私权;写刑事案件报导,不要充当法官;写批评报导,要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4.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治田方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国际投资法中的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待遇与主权国家对外国人的待遇直接相关。在国际投资方面,国民待遇原则主要是针对投资东道国政府的法律、行政规章和其他措施。对体现在各种双边投资条约、区域性投资条约和全球性投资立法中的外资国民待遇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理清国际投资立法中国民待遇的相关规定,为我国如何给予外资国民待遇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16.
法活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和解放后在公民法治意识的建设和树立方面分析,中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受几千年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极深.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今天公民能守法但不懂用法,能履行义务却不会行使权利,成为法律被动的、消极的遵守者和承受者,这必然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要消除这些影响,一方面必须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灌输;另一方面必须重新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个税自行申报遭到冷遇的根本原因为纳税人意识问题。作为公民意识基础,纳税人意识基于纳税人权利本位及程序公正两大基石。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语境和制度跟进,当下中国纳税人意识呈现为“超前性虚置”,亟待重新梳理进而实现纳税人意识的“法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法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对实施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实施“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实现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人治意识是当前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最大心理障碍。中国实现法治的政治心理要求是,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并把法治精神确立为整个中华民族政治心理转型中的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