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有湘西生活的韵味、充盈苗族乡土的风情、饱含民族文化的眷恋,构成了沈从文小说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从而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浓郁和丰厚的民族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掀起了一股沈从文热,研究沈从文的领域有很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对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不经过精雕细刻,不是隐晦艰涩的,但却是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的。  相似文献   

3.
以“梦幻创作”为中心,尝试着将沈从文的整个湘西乡土创作分为1922—1933年、1933年冬—1934年春、1934—1948年三个时间段来考察。1922—1933年,沈从文备受都市压迫,因此以梦幻般的乡土创作来对抗都市。1933年冬—1934年春,沈从文生活、事业成功,压迫感减轻;同时,1934年初的回乡让他认清了湘西严峻的现实,乡土创作的着重点开始变向,以《边城》为变向的标记,《湘行散记》为发生主要变化后的首部作品。1934—1948年,沈从文的乡土创作逼近湘西现实,梦幻色彩锐减。纵观沈从文一生,他始终无法彻底割舍心中的那份湘西梦幻情结,其乡土创作都带有一丝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4.
尹志强 《快乐阅读》2013,(27):126-12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沈从文小说的语言不仅古朴典雅、蕴藉隽永,而且富有隐讳色彩。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的乡土文学中,沈从文以其清新独特的"湘西"作品著称于文坛。他的"湘西世界"是现代文学是上一颗永远的行星,散发着光芒。作为乡土作家,沈从文有着强烈的乡土根性。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节。我们透过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可以看到沈从文那种浓浓的思乡情节。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他创作的《边城》《萧萧》《月下小景》等大量作品,以清亮明净、潇洒脱俗的文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传神、古朴奇幻的湘西风情图,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因此世人把沈从文誉为杰出的"山民艺术家"。早在20年代,沈从文就已经蜚声文坛。这位年轻的苗族血统的作家,1922年独自离开湘西偏  相似文献   

8.
正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语言运用是他实现其诗化文体的一个重要形式。"小说文体的实质不在于表达了何种故事情节或思想内容,而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体式去表达……相同的思想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表达,因而,语言表达体式的差异导致了文体的差异……"。[1]语言的锤炼是沈从文始终重视的因素,他说:"文字是作家的武  相似文献   

9.
风格即人。从表现内容到艺术形式,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文体风格是鲜明而独特的。他小说的特异性,也使作为艺术家的沈从文从现代作家群体中凸现出来,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 沈从文是主观情致非常浓厚的作家,他的创作旨意就和鲁迅、废名、萧红等乡土作家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他不是要表现现实的乡土人生,而是借乡土素材的特殊性,表现一种理想的生命形式。以他对生命的个性化理解,”重新安排一次”人生,“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种理想主义倾向,以及对生命的神性理解,使他的生命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译介,他作为沈从文研究专家和沈从文作品的主要英译者为国内学界所熟知,他对沈从文作品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都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在本访谈中,金介甫教授指出其沈从文小说的英译以传递出原文读者可能能够体会到的原文风味为着力点,在忠实于原文的语义与美感和保持译文语言的自然、简洁与优美之间,在避免过份彰显译文的异域情调和防止译文的过度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并提出通过兼顾乡土和非乡土作品的英译来提升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这一可能途径,他强调只有在英译中专注于全面展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才有望扩大其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小说大量运用湘西方言,增强了沈从文乡土小说的独特魅力.使沈从文小说的前期创作更富有感染力,随着沈从文离乡日久,方言的运用也就在沈氏后期创作中被逐渐淡化了.  相似文献   

13.
一、乡土文学中的田园牧歌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中国湘西这块特定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乡土文学作家。在他的笔下,湘西的青山绿水、花草异木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还有人们生活中的那种富于个性的浓郁的乡土色彩无不得到了艺术的再现。 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一样,深得国内外广大沈从文作品爱好者的赞誉。小说《边城》中的语言叙述,人物对话与独白,篇章结构等都  相似文献   

14.
经验表明,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在发音、用词和语法上的正确性,以及他与学生进行交际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是否富有内容和富有表现力与感染作用。由此看来,语言是小学教  相似文献   

15.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词、修辞、俗语和歌谣,探讨其语言蕴含的自然感,从而更好地体会沈从文乡土文学中所构建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五千年文化,自《诗经》以降,民间乡土历来是书面语言重获生机的活水之源:十五国风、古诗十九首、陶潜文章、李杜诗篇……乡土是文化的精神故乡,更是源流不竭的语言宝藏。每个人都出生、成长在这个环境当中,其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人伦观念构成了他生存着的生活,不同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同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完全不同的知识背景。职高写作走乡土化的道路,能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成为探索乡土人文资源的主体,能让乡土人文资源成为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初中生作文的语言灵动飞扬而富有表现力,使其少些苍白贫瘠、虚妄夸张、衔接断层等弊端,一直是我们探究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生活,细腻地描绘真实的生活,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修改,在修改中丰满作文的语言,使作文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情感碰撞、富有逻辑,从而使文章耐人寻味。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就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关于他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高潮也已经过去。但是,这位从美丽荒蛮的湘西走出来的矮个子留给后世的故事却永远不会完结,虽然他和他的作品在文化荒芜的年代曾一度遭到封杀、埋没,但时代的尘垢不能永远遮掩金子的发光,沈从文早已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行列,他的作品,特别是他描写湘西别样社会生活的乡土小说,已成为标示那个时代高度和深度的代表性作品,还有他的生命人格,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和丁玲、萧乾的关系,都成为后人言说不尽的话题。沈从文既没有留过学,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学院教育。他十四岁就从军入…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作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语体风格、所采取的写作视角与立场等不同,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体上呈现出两种叙述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揭丑”与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构美”。究其原因表现为:社会现实与人生关系的不同立场,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对过于西方化的不同反拨,农耕文化与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下的不同艺术呈现。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述倾向差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