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产品是区域民俗文化的载体,而区域民俗文化又是旅游产品的精髓;旅游产品因民俗文化而富于鲜明的区域特色,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民俗文化也借旅游产品得以传播和弘扬。湖北旅游结合区域民俗文化开发旅游产品有不少成功的实践,但还普遍存在同质化、零碎化、过于商业化等问题。今后湖北旅游应科学运用创新思维,多元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坚持原生性、整体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原则,与时俱进,将区域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品,注重其休闲娱乐性,努力开发出优质、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点评]有人说空白是简单,是缺憾。甚至是失败.可作者却说空白是单纯洁白.是美丽,是精彩.甚至也是梦想。这样写来。确实是观点鲜明。自成一见。紧接着作者沿着简单而洁白、空白而美丽、空白而清彩、空白而有梦想的事理顺序一路写去.突显出人生不能无空白的自成之见。其间写到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恰是因了单纯而洁白.《鸡啄米图》的艺术魅力又是因了留白而赏人.这样的细节更是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栗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愈发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赵方新 《新作文》2004,(6):42-43
2003年的山东省各地市中考作,除青岛、烟台两地市是半命题作外,其它地市均采用了话题作这种方式,并且在命题形式上更趋向于科学、规范都由话题材料、话题、作要求三部分组成.真正体现了话题作的开放而有限制、自由而有约束这一特点。但从阅卷的情况来看,离题、偏题现象尤为严重,即使写的再好.也因‘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而名落孙山,所以加强话题作的审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在对河北邢台地区的民俗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民俗文化建设的经验,并从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加快民俗博物馆建设、重点培养年轻型民俗文化人才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丽 《考试周刊》2011,(74):31-32
在争夺民俗文化发源地的语境之下,民俗文化被当成捞金的工具,而文化的内在价值却一再被忽视,伪民俗在商业化的推动下大行其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民俗文化本身被商业经营所掩埋.学者的失语、政府部门的越位使得民俗旅游背对着非物保护的初衷发展。在这种语境下讨论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可行的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严春晓  徐凤 《考试周刊》2011,(86):33-34
在东海之滨的北仑穿山半岛,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该调查组在对穿山半岛的地域进行分区考察走访,结合当地图书馆报刊资料的基础之上,调查了包括柴桥、梅山、白峰和春晓四个区域特有的民俗文化.总结得出了当地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的前景和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充分利用好民俗文化,无论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陶冶情操;还是传承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华北地区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报告。文章以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农村承继相因、沿习为用的民俗文化“谢雨”仪式为考察对象,刊布了有关这一民俗文化仪式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翔实具体,弥足珍贵。作者运用典型解剖的田野考察方法,从大量的具体活材料中透析出“谢雨”民俗文化的深层思想内涵,及其得以流传民间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于是,因国家权力中心的差异而有了“立法国”、“司法国”和“行政国”的划分。而“行政国”则凭借行政权固有的优势,正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统治疆域。日益扩张的行政权改变了传统法治的结构.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危机的思考,以重建对法治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一[小引] 水,是多情而美丽的精灵,生命因她而有了灵气,世界因她而精彩。是水让江河湖海成为大地的眼睛;是水让雨露霜雪成为自然的花朵。先让我们去领略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的--  相似文献   

13.
王崇 《成才之路》2009,(15):23-24
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红楼梦》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的描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百色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本身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百色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壮族民俗文化,本文根据这些壮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百色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初步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齐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目前业已开发了一些民俗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结齐鲁旅游现状,可以更好地发展民俗旅游,从而使齐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山东与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种种影响。大众文化一方面挤压了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同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的新形态,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民间绘画产生所依托的外在条件,民间绘画又是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因而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民间绘画根植于社会基层,社会基层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绘画受民俗文化濡染,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神祗信仰、神灵驱魔、纳福喜庆、繁衍生殖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具体的民俗文化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其他的特征。本文仅对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封建性加以说明.从而使我们对民俗文化的特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灌阳地处桂之北,湘之南,境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民俗文化绚烂多彩。以都庞岭范围内的千家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杂居着汉、瑶、壮、回等民族,他们都有着丰富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尝试把山歌与语文进行嫁接,使其相得益彰。而通过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辅助教学,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歌这种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丽。  相似文献   

20.
杨金娜 《甘肃教育》2020,(2):124-124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合了多个民族,而哈萨克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哈萨克族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以此更好地传承、发扬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