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批判美因兹大主教向信徒兜售赎罪券的行为,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将矛头直指教会的腐化堕落。因此,马丁·路德本人也成为宗教改革中无可置疑的导师和领路人,而且得到了时人的拥戴。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却成了整个宗教改革运动中最受争议的一个宗教改革人物。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一册第 69页 :“15 17年 ,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 ,引发了宗教改革。”“出售免罪符”插图的左边的小字 :“15 17年 ,教皇借口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又派人到德意志兜售免罪符。当这些人来到德意志维滕堡时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戳穿免罪符的欺骗性。这一举动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可是 ,谁也不知道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 ,因为具体的内容 ,课本根本没有提及。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对待德国农民战争的态度,仅表明他强烈反对农民战争,而不能证明他背叛了农民战争或宗教改革.因为马丁·路德从未支持或参与农民战争,也从未停止与罗马教会的斗争。马丁·路德反对民众自发的暴力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他从来没有把普通民众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依靠力量。在马丁·路德看来,农民即使有可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杀死所有的王公贵胄。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终将受到重创,他们必将一败涂地。马丁·路德始终强烈主张德国各级封建主应该.也必须动用手中的暴力手段。以对抗罗马天主教会和镇压起义农民。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一册第 69页 :“15 17年 ,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 ,引发了宗教改革。”“出售免罪符”插图的左边的小字 :“15 17年 ,教皇借口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又派人到德意志兜售免罪符。当这些人来到德意志维滕堡时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戳穿免罪符的欺骗性。这一举动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可是 ,谁也不知道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 ,因为具体的内容 ,课本根本没有提及。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5.
乌利希·茨温利(1485—1531年)是瑞士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西欧的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他与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齐名。但人们总是将路德与加尔文作为新教的两面旗帜,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加尔文之所以在日内瓦取得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茨温利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加尔文的直接先驱。与路德相比较,他的神学思想更多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其革除教会弊端的措施更坚决彻底,并更注重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厄普代克的小说《兔子,跑吧》是兔子小说的开篇之作,也是作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厄普代克深受存在主义之父克尔恺郭尔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积极地将克尔恺郭尔对19世纪丹麦国教——路德教的批判寓于小说《兔子,跑吧》之中。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牧师艾科斯以及诸多的象征体现了厄普代克对路德教的批判和对克尔恺郭尔思想的认同。《兔子,跑吧》所蕴涵的克尔恺郭尔对19世纪丹麦国教——路德教的批判使这部小说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具有了较强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7.
答:近读有关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一些论著,发现在池的家庭出身上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苏联人谢缅诺夫著《中世纪史》第362页说路德“出身于屠麟根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德国史学家威廉·戚美尔曼著《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第164页有“矿工的儿子路德”的说法;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第1134页路德条说他“出生于德国一矿主家庭”;刘明翰主编《世界中世紀史》修订本第二分册第137页认为路德“出身于企业主家庭”;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弟571页说“路德出身于富裕市民家庭”。仅上述就有五种说法,不免使读者产生对路德家庭出身问题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略论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轫者和著名领袖,是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历史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对近代德国乃至整个欧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西方教育史家奉为“最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世界性的伟大教育家”。但是,对于路德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史著作及教材中,一般都避而不谈、不甚明确,本文试从路德的教育目的、对象、制度及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就此进行探索。一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赤路德也不例外。他的梦想,就是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赤路德努力探索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一次,赤路德发现了一个秘密:和面时用的水不同,做出的面包味道就不同。这个发现让赤路德兴奋不已。于是,他实验了许多地方的水。最终发现,三十公里外有一座叫皮列的山,山脚下冒出来的泉水最适合做面包。于是,赤路德和一个农夫签了合同,叫他两天送一次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店里的生意一直不太  相似文献   

10.
人质危机     
<正>出事啦!—伙蒙面歹徒闯进一家电影院,把观众劫为人质,要求政府提供巨额赎金,否则就大开杀戒。汤姆斯警长赶到现场时,谈判专家路德与歹徒的交涉已经破裂,歹徒在路德返回时开枪击中了他的后背,要不是有防弹衣,路德也许已经离开人世了。军警在随  相似文献   

11.
试论马丁·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最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欧洲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恩格斯认为德意志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三次大的决战中的第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力,在宗教外壳下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运动。由于马丁·路德代表的是市民阶级和刚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在宗教改革的斗争过程中,随着运  相似文献   

12.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牧师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这个美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演讲。后来一位新闻记者指出,金氏的演讲"充满了如林肯和甘地般崇高的精神和《圣经》般流畅的韵律"--既义正严辞又有节制;既侃侃陈词又雄壮有力,它公开宣扬了非暴力的改革途径。到了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终于解除了金氏在演讲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马丁·路德·金也永远为世人所尊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3.
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在亚特兰大。父亲致力于消除种族隔阂,这对马丁·路德·金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宾夕法尼亚克隆泽神学院上学时,他知道了圣雄甘地,了解到甘地通过“非暴力革命”的斗争将印度人民从英国统治中解放出来。同时,马丁·路德·金也受到亨利·戴卫·梭罗“非暴力革命”的鼓舞。1948年获得学士学位后,马丁·路德·金又在宾夕法尼亚州克罗泽神学院继续学习,作为优秀毕业生,他获得了普莱福克奖励和J·路易斯·克罗泽奖学金。马丁·路德·金在1953年完成了博士学位所需的功课,两年后完成了毕业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像他父…  相似文献   

14.
马丁·路德(1483——1546)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封建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也是罗马教廷加紧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促使德意志民族与教皇的矛盾日益加深,反罗马教皇的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路德成了德意志这一历史发展时代的骄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热血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马丁·路德的爱国主义作点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马丁·路德(1483——1546)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封建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也是罗马教廷加紧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促使德意志民族与教皇的矛盾日益加深,反罗马教皇的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路德成了德意志这一历史发展时代的骄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热血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马丁·路德的爱国主义作点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独占公司”(路德)(952)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路德的“独占公司”(“Societies Monopolia”),系出自马丁·路德在德国农民战争前夜1524年所写的“论商业和高利贷”一文。马丁·路德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是城市居民中的中等阶级(商人、行东和一部分下层贵族和王公)的代表。然而,他对待商业和高利贷却仍然站在中世纪教会的立场上。这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路德是生活在中世纪市民社会分解为近代市民社  相似文献   

17.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新教改革,受到以奥斯曼威胁为表征的奥斯曼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冲突的影响。作为德意志新教改革的重要国际背景,奥斯曼威胁牵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大量兵力,限制了基督教内部宗教冲突的发生,并使德意志新教诸侯不断同帝国政府讨价还价,终使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阅读》2007,(9):7-47
1968年4月4日,美国田纳西州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了,所有关心人权的人们,都为这一事件而悲愤,整个世界也为之震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郭美岐  吴华杰  焦艳 《海外英语》2011,(11):224-225
瞿秋白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绝对的白话本位原则"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丁.路德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德语《圣经》被称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瞿秋白和路德处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但两人在翻译的目的,读者群,翻译的原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尽管如此,两人在翻译方法上还是有所不同的。该文拟就把瞿秋白与路德翻译思想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