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校网络教育及其他类型继续教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规模比较分析了近十年来网络教育及函授、夜大、脱产班、电大、自考、培训等各类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永祥 《小学生》2010,(9):22-22
目前,各种各样的获取学历途径令人眼花缭乱:成考、自考、电大、网络教育……到底何种考试才最适合自己呢?这是每个求学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只有彻底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才能使自己在各种考试间游刃有余。自考以自学为主,参加国家安排的统一考试,获得专科本科学历,自考学历国家承认,全国通用,许多的欧美国家也承认中国的自考学历,而且这是一种最便捷、最灵活并且不耽误工作的一种学习形式。自考、成考及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5,(11)
美国中国的自考学历在美国被视为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文凭。一般大学都承认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成绩和毕业学历,准许中国自学考试毕业生和部分课程成绩合格者,免试入学或免修部分课程。如果有学位证书,还可以凭此读硕士。如果只有本科毕业证书,虽然比较困难,但也有许多学校是允许读研的,具体情况要咨询所申请高校研究生院。中国的电大、夜大、职大等毕业生,只能申请攻读本科课程。赴美留学申请者在国内的学习成绩平均分数应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事业蓬勃发展,除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历教育以外,面向社会青少年和成人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职业技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国家兴旺的标志和民族前途的希望,也是广大渴望成才报效祖国的人们的极大幸运。事实上,广大过去没有正规学历的青年通过进入电大、夜大、职大、业大、自考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和培训,许多人已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学历,有些人通过专业的在职或离职培训,实际学力已达到相当水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不乏杰出才能和贡献的优秀人才,这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各市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办公室、华北石油招考办: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规定,以及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1年河北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外语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系指国家承认其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和大专起点的本科班(含普通高校专接本)、电大、独立函授学院以及自学考试通过的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必须参加由省学位主管部门组织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外语统一考试。 现将2001年我省自学考试本科考生参加省学位办组织外语统一考试工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脱产、函授、夜大、自考、电大以及网络等教育形式不仅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认可,同时也得到社会的承认,各类毕业生就业也逐步进入社会化。大千世界,千行万业,行行业业都由不同层次的人员构成,但专业技术人才仍是各单位选拔的重点。从目前用人单位对专业需求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自考生、成教生(包括夜大、电大、职大、函大等)咨询出国留学渐渐多了起来。据专业人士统计,他们中专科、本科毕业的占了绝大多数,也有极少部分是在读的专科生、本科生。这些学生如果出国留学,他们的毕业文凭能得到承认吗?如认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应当有国家承认的教育质量标准和学历检验制度,以确保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研究从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以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为代表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质量比较入手,分析了各种教育形式的质量标准和存在的问题,从维护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出发,提出基于自学考试建立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检验制度,包括体系结构和价值导向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考学历受到国外认可 自考生出国人数递增随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众多国家对我国自学考试学历的认可和承认,自考生也掀起一股自费留学新热潮,自考生办理出国留学的人数与日俱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自考本科或专科毕业生,也有极少部分是在读的自考生,其中90%的考生年龄在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0.
本市教育     
“八五”期间,泰安市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5年间共培养中师毕业生4325人、中师函授毕业生4600人、大专毕业生4346人,通过函授、电大、自考、“三沟通”培训,取得大专学历证书的教师6750人;5年间小学教师总数由8745人增至25126人,学历达标率由83.55%增至96.59%;初中教师总数由13710人增至15809人,学历达标率由37.73%增至77.19%;通过函授、自考、“三沟通”培训,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2729人,高中教师总数由2312人增至3012人,学历达标率由30.39%增至63.87%.本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量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本市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后劲.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自考学历受到越来越多国外国家的认可。不久前,又有好消息传来:承认我国自考文凭的国家已经达到了23个,而且这种认可包括两方面:学历互认和学分互认。这些国家的许多高等院校,承认自考委员会颁发的学历证书,允许持有学历证书或单科合格证书的自考生,在进入本校学习时可直接攻读学位或者免修、减修部分课程。也就是说,自考考生不仅可以凭自考证书申请国外高一级院校,而且,当他  相似文献   

12.
早在80年代中期,人民教育出版社接受原国家教委指示,编辑出版了一套成人高考复习丛书,供各级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包括电大、夜大、业大、函授学院及学历考试等)考生复习中学基本课程,参加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时使用,这套书受到广大考生的普遍欢迎。1989年,原国家教委公布了《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研究》2004,(3):72-72
当一些自考生在国内遭遇学历贬值时,澳大利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高校都承认中国的自学考试文凭,去年更有500名自考生申请出国。高教自考遭遇“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有关人士介绍,国外高校承认中国高教自考学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宽进严出”的自考制度使许多考生练就了一身不亚于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硬功夫。北京教育考试院最新不完全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03年,承认我国自考学历的国家和地区基本维持在20至26个,国外大学数量翻了一番。许多外国高校,承认北京市高教自考委员会和主考院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允…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仅仅是为了拿文凭,为何不去参加成人高考?上函授?上夜大?同样是国家承认学历,相对自学考试来说可容易得多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依旧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呢?我想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所谓有用其实无用的自学考试文凭”吧?众所周知,自学考试是宽进严出,没有参加过的朋友也许不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自学考试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扩招及电大、党校、函授等办学的多元化,曾经红红火火的自考潮被大量分流。据笔者向重庆綦江县自考办了解,2003年4月的考生比1998年下降了近1/3。但由于自学考试具有考试灵活、工学矛盾小、费用较低的优点,很适合煤矿职工参考,加之煤矿职工特有的韧劲,使煤矿职工在今天依然钟情自考。据笔者向重庆市松藻矿务局职教处了解,近几年中该矿自考生每次考生始终保持在200人左右,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高等院校函授夜大教育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0月13日在北戴河召开。来自首都四十四个高等院校和北京市高教局的近60名函授夜大的领导同志和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从各个方面就函授夜大管理、教学、教材、函授辅导站工作,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年会由函授夜大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倪维桢同志致开幕词,由秘书长吴兆益同志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考试涉及学历歧视,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及,可是对高职毕业生的歧视对待,却少人问津。虽然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幅增加了对高职生的招考名额,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公务员,如行政执法类职位,仍然拒绝高职毕业生报考。招考这类职位,限定研究生和本科生,而排除以操作能力、技能训练见长的高职毕业生,是一种过分的、随意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涉嫌学历歧视。  相似文献   

18.
据悉,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成绩和学历已得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20余所大学的承认。目前,已明确表示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和学历的大学是:英国Lancaster、Leeds、Birmingham、Liverpool、Man-chaster、Sneffied大学和伦敦大学、美国高等教育协会16所成员大学、加拿大大学、澳大利亚大学、新西兰Massey大学等。自考学历获国外大学承认  相似文献   

19.
本校由安徽高校老年教协主办,省考委办批准。由教授、副教授辅导参加自考,省考委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相似文献   

20.
坚强的坚持     
《考试》2005,(11)
自考路上,需要坚强的意志。没有自考精神的人,很难闯过这一关。刘光武对此深有感触:首先,必须要有“自考精神”。我的切身感受是,一张全国自考单科合格证所花费的心血比一本函授毕业文凭花费的精力要大得多。其次,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刚刚取得大专学历的我,跨专业参加全国本科自考,而且挤不出太多的时间自学,却能做到“除英语课程外,所有课程一次通过,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