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本书以一线亲历者的视野和实践感悟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追根溯源谈互联网方法论,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之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维迎接已然到来、不可回避的新时代趋势及课题。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360创始人周鸿祎毫无保留地用其观察思考以及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向读者解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原理以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研究者赵大伟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九个方面,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①马云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思维包含四个关键: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②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可归结为:以用户为中心,完善用户体验,想用户之所想,从用户的情感诉求出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何江  马卿轩 《青年记者》2016,(15):96-97
“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的一个热词,众多互联网人都对互联网思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周鸿祎将互联网总结为四个方面: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和颠覆式创新。①马云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他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本文以沈阳广播电视台为例,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市电视台的转型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冲击不仅让圈内的人着急,最近动辄大谈互联网思维的周鸿祎也对此表示出了"关心",他说,"今天很多传统的报纸和杂志,无论收入还是读者量,都在下降,被互联网这种新的微博或者微信的信息获取方式所取代。我还可以预言,再过两年,传统的电视台,也可能被颠覆"。周鸿祎的话不像是危言耸听,被颠覆的行业或企业已经不是一家两家了。传统出版行业在应对这样的局面的时候,常爱提的是"转型"和"重构",与这种发展战略的概括型描述互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带来了传统行业生态的革新与提升,面对“互联网+传统专业出版=?”,笔者的答案是各自领域的信息提供商.出版界用互联网思维洗洗脑,明出版传播之宗,求互联互通之变.除了大佬们总结的各式准则,互联网思维更是一种永远学习、不断创新、永不止步的求索之道.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9日,浙江教育出版社“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销量破百万册庆典暨浙江教育出版社与亚马逊中国“蒲公英”品牌推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展场举行.浙江教育出版社宣布由其引进出版的“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总销量突破百万册,标志着这套绘本跻身国内畅销书行列. 作为这套书的策划人,我在活动期间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记者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这套书为什么会热销.显然,这个问题出自于对这套书的不了解.一点不奇怪,因为我的一位前同事也来问我,怎么就突然冒出个一百万册的“蒲公英”?说实话,这套书的热销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最初的选题策划源于教育出版人的理想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行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4,(7):5
正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基于互联网特性的"互联网思维"正在颠覆传统行业。微信颠覆通信行业、淘宝颠覆零售行业、大众点评颠覆餐饮行业,小米手机颠覆制造行业……在这样的浪潮下,传统企业或是传统思维都不妨以互联网为镜,借助互联网思维重构自己、革新自己。光明网报道: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特性,与传统商业思维结合的一种思维模式,又或者说是利用互联网工具与传统商业思维的结合体。而互联网特性让信息  相似文献   

8.
福布斯中文网发表了《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尹生今年2月跟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之间的一次对话节选,主要内容关于微信以及颠覆。  相似文献   

9.
起初在书店里见到这本书,只是不经意地随便翻翻,因为封面上印着"全球第一畅销书"、"销量超过2千万册",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但看过几页之后,很快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  相似文献   

10.
徐雁先生编成新著《书来话长》,要我写几句话。这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目——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可说的话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为好,就由他的书名想到了“书来谊长”这个话题。屈指算来,与徐雁交往已有二十六七年。虽然在我的友人圈中,尚有半个世纪的旧识,但像这样因书订交,与书共进,可谓“书来谊长”的,除了蔡玉洗、王稼句先生,就数徐雁为最久了。作者在编入本书的《“有味诗书苦后甜”》一文中自述:自一九八四年北大毕业以来,写作并发表在报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一种颠覆创新的范式,将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也应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梳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结合“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与特征,从用户思维和咨询馆员两个维度论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促进,提出从服务理念、智慧服务、跨界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革新,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樱之 《新闻实践》2014,(12):16-17
新媒体席卷而来,传统传播模式只能被边缘化吗?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传统纸媒的突破口?"忘记概念,去观察用户。"正如奇虎360CE0周鸿祎在《互联网思维系列谈》里所言,互联网思维不仅适用于IT产业,适用于新媒体,同样也适用于传统纸媒。浙江日报服务专刊部出品的《浙江日报高校报考指南》已经走过了10年,从一本特刊发展成为涵盖了纸媒、现场咨询、移动飞信、APP应用等全方位立体式的系列服务产品,成为浙江省传媒业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一个品牌。回首审视,我们一直在实践着用互联网思维做好延伸产品,做好新闻服务。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到了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谢平 《视听界》2015,(2):51-53
在电视媒体转型阶段,互联网思维为电视栏目创新提供了明晰的思维路径。本文以互联网人士周鸿祎的九个互联网思维概念为关键词,结合栏目创新的成功案例,一一分析互联网思维如何指导电视栏目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亟待转型融合发展.一个全新体系——“现代纸书”的出现,为传统出版和整个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路径.文章以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壁垒为入口,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对“现代纸书”的核心概念、运营模式进行系统讨论,以期把握“现代纸书”体系的本质,为传统出版单位和编辑突破壁垒、真正实现“互联网+转型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龚莉芬  余克东 《青年记者》2017,(14):109-110
近年来,智能电视在家庭中的使用率逐年提升,销量在电视设备中占据了大半份额,日渐成为市场主流.传承于传统电视购物模式,整合传统电商互联网营销手段,基于互联网智能电视硬件设备形成的“客厅经济”大屏购物开始迅猛发展. 智能电视带来的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电视节目内容极大丰富,传输通路无处不在,传统线性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方式受到了极大的颠覆.这种颠覆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收视体验上的改变.智能电视的产生,既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有关,又与媒体自身的转型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蒙 《图书馆杂志》2005,24(10):81-88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读书的事情,读书并不能算是我的长项。因为,和一些学界的大师们相比,我读书的数量既少,记忆的也有限。比如,我们知道有些大师的佳话,他可以指着图书馆的一个书架子说:“这个架子上的书,我已经全部读过了,甚至于我已经全部背下来了。”于是,就有人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开至第232页,他果真能把此页上的内容给背出来。当然,这种人也不多,但确实是有。还有的人精通好几国语言,在国际会议上别人谈论到某书,  相似文献   

17.
速览/博客     
《新闻实践》2014,(3):6-7
@百度集团CE0李彦宏身在百联网,我既幸运又不幸。互联网进入更多传统领域激发了产业的创新,也面临着很多打破原有“游戏规则”的质疑。一路干得很累,但幸运的是我心甘情愿,我甘做一个“颠覆”者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出版参考》2015,(2):20-22
2014年是在线教育全面开花之年,年初“YY教育”(欢聚时代)就喊出了“颠覆新东方”的口号,令整个国内教育培训市场真正意识到“在线教育”的狼来了.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大佬也纷纷抢滩布局,小米、金山也杀入在线教育领域,为本就方兴未艾的在线教育又添了一把火.国内在线教育机构以平均每天2.6家的速度快速成长,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教育市场的追捧、热投.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以二十年为一代,出生于1935年的胡伯威先生比我大了二十岁,恰恰长我一辈,但读他的《青春·北大》我却备感亲切,丝毫没有所谓的“代沟”。因为他在书中详细回忆的上世纪50年代初期“火红的青春”,许多方面其实也是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例如,他提到的那么多前苏联歌曲我几乎全都会唱,那种单纯的思想也如出一辙。我们两代人的青春记忆,确有相当程度的重叠。但这并不是我认为本书前半部更重要、更有意义的理由。我之所以认为本书前半部可以担得上“弥足珍贵”四字,因为后半部作者在北大求学、被打成右派的经历,虽然也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但毕…  相似文献   

20.
笔者向某报投了一篇稿,不久接到了该报一位编辑的来信,开头称“大作已安排(近期)见报”,颇使本人高兴。但接下来就不妙了:“最近我出了一本书……,希望您在方便的时候,能向您周围的朋友推销一下,多少不限。”也许我少见多怪,当了这么多年通讯员,接到编辑这样的来信还是第一次。这位编辑不愧为搞文字的,话说得很客气,但里面的意思再不开窍的人也能领会出来:要想在我这儿上稿,就得买我的书。编辑先生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急于推销情有可原。但利用手中的用稿权,逼迫素不相识的通讯员买他的书,这就说不过去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