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曾说钟守军有“特异功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呼啦啦地打开局面.不信,你看:他当战士报道员,部队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谈不上是报社的什么“关系户”,而他的稿子却能一次又一次地在报纸上露面,他也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说他是文人吧,部队又连年树他为军事训练标兵.1970年初,他担任了由18名战士组成的火箭筒班班长,担负火箭筒训练试点任务,多次在军事比赛中夺魁.年底,该班被部队树为军事训练标兵班,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部队的“标兵班长”.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是无产阶级的文学巨匠,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四十余年,主办、指导、编辑过十三种报刊,接触过大量的工农通讯员、初学写作者和青年作家.他对这支数量可观的作者队伍非常重视,把它看成"国家未来的一支巨大的力量",认为作者中间有"很多才华出众、勇气过人的有用之材".他满腔热情地对待这一大批作者,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成长.他在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和文学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至今仍对我们的编辑记者具有莫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高尔基不知疲倦地帮助作者,"如果他发现的不过是天才的火星,那他就努力使其变成熊熊燃烧的大火,决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在1908年以后的二十几年中,他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于初学写作者的指导工作.他写了数以千计的信,连最天真的询问也要回答,不管它来  相似文献   

3.
董岩 《今传媒》2008,(1):77-77
梁衡是新闻界的一个符号,也是少有的通才.文学、政治与新闻,这三个看起来大相径庭的领域,在他那里却息息相通,神奇地变成了一片茂盛的森林. 他是记者、作家、学者、官员.他笑谈真理,境界高远;一手美文,著作等身.天赋、资质、勤奋与执著,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并使他在四个不同的角色之间从容驾驭,转换自如.  相似文献   

4.
遍地枭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燕来,也叫毛豆,一个上海北郊的男孩,在家中是老小,又是父母中年时生的,人称"奶末头",家中人都娇宝他.他高中毕业后,断断续续地打过几份工.其间也与同学商量,合伙做生意,自己做老板.但这只是停留在商量阶段,刚出校门的人总是好高骛远.他多数时间是在家闲着.后来比他大八岁的姐姐替他在驾驶学校报了名,还为他付了学费.几个月后他考出驾照,开起了出租车.  相似文献   

5.
他总是来去匆匆,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捕捉着他自己也无法计数的采访对象.37岁,风华正茂,事业勃发,却不善高谈阔论,始终保持着极平缓的语气.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淡漠来访,并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在众人场合的躲避.  相似文献   

6.
宋大可同志是我们许多同志都很熟悉的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忠实地为战士服务的前线新闻记者,也是一个优秀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一九四七年九月,他随突击部队深入最前线采访,不幸中弹光荣牺牲.今年是他逝世十一周年,他那坚毅,纯朴、从无倦意的面容,他那踏实、谦虚近人的作风,永远留在人们的脑中.大可同志是山东峄县人.由于家境很贫寒,幼年读书不多,参加革命以后,在党的直接培育下,他以无比的勤劳苦学、研究与创造的精神,终于掌握了绘画、木刻、摄影、写作等各种艺术武器,并以之忠实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7.
认真校正事实马克思永远是非常认真慎重地工作.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实证的.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受不住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  相似文献   

8.
力量与信念     
没有见到齐名本人,光看媒体关于他的报道,我在心里就悄悄地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且不说上百项的发明,带来的上千万元经济效益,只说从死亡边缘走的这一遭,也是常人难以体味的. 直到见到齐名本人,还是很难将他与新闻媒体报道中的“他”融为一体. 即使与病魔抗争是发生在6年前的事儿,但病痛的痕迹好像丝毫未曾留在他身上.看他的脸庞气色红润,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照相机对准他时,他还会“调皮”地举一个胜利的手势. 不仅是记者,就连熟悉他的劳模也在问,“他生病的事儿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9.
秦明超  姬阳 《青年记者》2016,(17):25-26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是世界知名大众文化研究者,也是较早地将文化研究理论带进电视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积极吸收众家理论之长,灵活地将符号学理论、编码解码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运用到大众文化研究和媒介文化研究当中,并形成了自己颇具价值的理论.他始终站在普罗大众的立场研究大众文化理论,处处彰显着大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认为,消费主义时代里大众并不是处于弱势地位,也并不是没有声音、没有思想的意识形态受难者,而是随时随地地进行积极主动的生产者式文本创造,以生产出互文式流通的意义和快感来逃避或者抵抗单一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冰心 《湖北档案》2016,(11):39-40
我和郭小川熟悉,是1955年他在中国作协当党组副书记的时候.我们曾一同参加过1958年8月在苏联塔什干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他似乎从来没有称呼我“同志”,只叫“谢大姐”.我对他也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地爱怜.我觉得他在同时代的作家群中,特别显得年轻、活泼、多产,才华横溢.关于他的诗作,读者们早有定论.关于新诗,我又早已是个“落伍者”,在此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讲些我和他两人之间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11.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12.
杨善洲是令人难忘的.时至今日,这位老人质朴的谈吐、孩童般的笑容、眼中间或一闪的凛然目光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虽然时光已过去了6载有余.我也曾在心中反复问过自己,为什么一位仅仅有过两次短暂接触的老人,会在自己记忆中留下如刀刻般的印迹?我的回答是:他的言行曾深深地感动过我.但这似乎也不是答案的全部.现在想来,是他的精神震撼了我.他之所以令人难忘,完全源于老人身上深藏的精神特质.在他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元素与党的优良传统的完美结合.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让人不自觉地会顿生仰之弥高之叹,既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1889--1927)是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而且也是传播唯物史观最为彻底地的革命家.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幼年名耆年,字寿昌;后更名为李大钊,字守常.李大钊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离世了,母亲也在他出生不到16个月时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他养育成人.李大钊在非常贫苦艰辛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幼年时代.  相似文献   

14.
谢高德 《出版参考》2006,(32):42-43
古人说得好,好阿谀奉承的人不能不防.他今天能对你极尽能事地吹捧,明天他也能对别人如此这般地炮制一番.这种人只是图一己之私利,没有什么道德、气节可言.但现实之中却是这种人吃得开,他们随波逐流,善于溜须拍马,没有多少真本事.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  相似文献   

15.
谈到张宏江,熟悉他的同事都会风趣地说他是"地震预报员".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时,张宏江刚从珠峰执行完拍摄任务,地震发生时,他和同伴正在拉萨,离成都很近,听到消息后直奔震区.2013年4月芦山地震发生时,张宏江刚刚结束汶川地震5周年的报道,同样离震区最近,同样也是第一时间直奔灾区.作为一名北京晚报的记者,如此偶然地与心系全国人民的两件突发事件连在一起,除了感慨他作为一名专业记者的执著和无畏,也让我们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16.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0):67-68
在王小帅的电影中,总是能看出一种“漂泊”的味道.影片主人公的经历渗透着不确定的痕迹,他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游走,不停地寻找着,也失去着,始终得不到追求的那份归属感.这些与王小帅本人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他一直说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上海、贵阳、武汉、福州、北京,他也说不清他属于哪里,他的这种苦涩在《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我11》《日照重庆》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7.
老炳校长身体不好,已多次向教育局递交辞职报告.今年又恰好是全县各乡镇联校领导班子大换届的时候,他心里想,自己可以卸下担子了.虽知7月27日在全县教育行政干部会议上,一纸任命状,不由分说地又将他留在了奎溪镇联校校长的岗位上.他苦笑着说:"这是聋子杀猪,叫也要杀,不叫也要杀."尽管如此,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组织的安排他没有讲价钱.  相似文献   

18.
综合地看,弱势群体的特征,似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1.低职化或无职化.指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表现在对社会资源,分为管理(权力)、经济(财富)、文化(知识)三大类,或者与他无关,或者有也很少.他惟一所有的,主要是作为一种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套用旧话,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受贿,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权钱交易是“买卖双赢“.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给予别人一定关照,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可以中饱私囊.而行贿人求有所应,也不会检举揭发,既然大家都满意,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就大胆地开始捞钱了.  相似文献   

20.
有机会拜识林建公教授,是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他的热情、认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熟识了后,当我提出采访他的要求时,他爽快地答应了.于是约定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后,我去了他家.林教授的家在玉泉路国防大学二号院内,因校区很大,他担心我找起来不方便,特地出了大门迎接,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他的热情,也使采访变得更为轻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