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是立足社会公众需求,通过行业融合,采用技术工具,深入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文本分析、关联挖掘和视觉呈现的行为过程。其时代价值体现为:视频图像展播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历史;智能工具助力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数字元素驱动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本文通过访问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发现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上存在开发主体协同不够、开发技术应用薄弱、开发成果形式有限、开发内容延伸乏力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组织专业团队介入,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项目化;运用视觉沉浸技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场景化;追求故事叙述形式,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化;打造情感依赖内容,助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空间化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价值、建构红色记忆,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为红色档案开发路径提供了整体性框架,即通过隐性记忆显性化的收集过程、碎片记忆整体化的加工过程、个体记忆群体化的宣传过程、群体记忆重构更新的反馈过程四个环节能够推动红色记忆的循环上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为助力红色记忆的再生产,文章提出了建构主体联盟、提升数字赋能、实现渠道拓展和促进反馈迭代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元武 《浙江档案》2022,(12):34-37
浙西南革命档案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内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重要文献遗产。浙西南革命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有待数字人文技术理念的加持。本研究阐述了数字人文对浙西南革命档案资源开发的意义,分析了浙西南革命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三个层面构建了数字人文视域下浙西南革命档案数字基础设施。从构建开发“共同体”、融合创新技术、关联数据拓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三个路径,探究了数字人文加持下,浙西南革命档案保护性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龙家庆 《档案管理》2023,(4):66-68+72
数字叙事为红色档案叙事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展现党史记忆、阐释中国精神。本文以数字叙事理论为指导框架,识别红色档案叙事开发场景,并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事技巧等四方面分析传统叙事开发的不足之处。同时,立足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从叙事源头、叙事组织、叙事呈现、叙事创新等四方面提出红色档案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关注红色档案内容本身、有效使用数字媒介、应用多维叙事技巧、借助叙事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7.
红色档案展览向社会公众讲述历史故事,唤起个人记忆、集体记忆的过程,也是引发公众情感共鸣的过程。红色档案展览以档案叙事的方式为参观者再现原始情景,还原时代情境,并帮助参观者通过多重感官感知历史事件。共同的记忆往往会引起在场者的情感共鸣,档案馆在建构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通常会精心设计展览主题、议题以及展览举办的时间节点等以激发、增强参观者的基调情感、状态情感。为强化红色档案展览直指人心的情感作用,文章从情理交融、资源整合、互动实践三方面探析了红色档案展览的情感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宝贵见证,是再现历史、保存记忆、启迪未来的原始记录,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1],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情感价值必须由认知主体发掘体验,每个认知主体的情感体验略有差异,且随着个人学识水平的变化,体验到的情感会逐渐丰富,故红色档案情感价值具有依附性、共性与个性、难以衡量性等特点。丰富的情感价值能够补给认知主体的情感能量,增强互动主体的情感团结。通过分析红色档案情感价值特点、情感价值重要性、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提出情感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完善后现代档案理论体系,推动红色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引导红色档案情感价值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9.
红色档案资源具有丰富而深邃的记忆价值,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红色档案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互联网+”为档案行业转型提供了理念、技术和平台支撑,有助于红色档案的高效整合、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在“互联网+”视域下,档案部门应通过重塑开发理念、搭建开发平台、构建技术体系、健全生产机制等举措,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社会资源,推动红色档案开发实现信息化转型和全流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构建社会记忆为目的,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特色档案为例,首先探讨了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为了构建社会记忆,并对民族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需档案部门带领宣传与征集,带动彝族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和规范性建设,并运用新型模式实现档案资源充分利用,从而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数字记忆"。  相似文献   

12.
王昊 《兰台世界》2020,(4):24-29
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探析数字游戏在记录与保存个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记忆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档案属性。以Sid Meier’s Civilization系列游戏为切入点,总结归纳数字游戏档案在传承文明记忆、构建社会原貌和憧憬未来生活中发挥的社会记忆功能。作者建议,通过形成共识、增强关注、重视载体、完整保存、建馆设展和深度体验等途径加强数字游戏档案的保护与开发,使数字游戏档案有效实现社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数智环境为红色档案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论文分析了现阶段红色档案管理面临着“事由”与“来源”和“单一”与“多元”的双重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色档案治理的“双中心”治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建立数字全宗和进行智能管理实现“以数字全宗为中心”的内部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和收集用户反馈实现“以用户交互为中心”的外部治理,并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红色档案治理的全过程,以期促进红色档案活化、社会记忆构建和文化基因传承,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平台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具有传播红色档案文化、丰富红色档案内容、挖掘红色档案价值的优势,但也存在开发准入门槛较低、开发内容质量不高,开发成果欠佳等劣势。因此,应加强管理,优化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模式;垂直深耕,打造红色档案文化精品;构建体系,系统开发红色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15.
尹良鑫 《山西档案》2023,(4):110-116
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不仅关乎乡村文化记忆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在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乡村档案资源开发挖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首先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生成逻辑入手,剖析了其建设的必然性与技术基础,随后分析了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提出了建立数字仓储实现档案资源利用整合、融合数字理念调整档案文化建设观念、面向记忆传承重塑档案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构建协同联动治理机制革新档案治理模式等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档案著录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探索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与社会记忆在数字环境下的深度融合。研究首先依据功能对档案著录工具进行分类概述,接着以不同类别档案著录工具的功能性为指导框架对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最后以三个数字记忆项目为实例列举了档案著录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在构造愈加完整化、多元化且结构化的数字记忆的同时,却也逐渐忽略了文本世界中潜在的人类情感、审美趣味和符号价值。档案艺术主张从真实的历史中构建可用于人类解读的记忆,以社交游戏Second Life为例,从观感、文本和记忆出发,分析档案艺术的主要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利用复制技术,认可记忆无序所固有的历史价值;二是利用符号价值,建立基于情感联系的文本世界;三是协调技术与艺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数字媒体与档案艺术之间的关系,挖掘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可以参与的构造知识分子话语权、激发公众情感等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8.
红色档案是承载红色基因、凝聚红色精神、构筑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字人文为红色档案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考.基于综合网络化、广泛社会化与深度智慧化三原则,设计面向数字人文的"数据化-情境化-故事化"层层递进的红色档案资源组织路径,即在构建标准红色档案资源体系的基础上,从情境化角度编织多元的叙事维度,最终达到讲好红色故事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李仁海 《兰台内外》2022,(30):58-60
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融合发展符合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紧密结合,丰富红色档案呈现形式的同时,增强红色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和人文属性。红色档案资源具有宣传和教育功能,数字化开发有助于加速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教育的开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重点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形成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傅少容 《兰台内外》2023,(35):79-81
红色档案资源在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深度分析了新文科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的意义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旅游项目、红色档案资源和教学相融合、红色档案资源文创产品以及打造红色资源情感依赖内容四个方面,探讨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