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出版是主流话语和时代精神在出版活动上的直接投射和高度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我国主题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根据SWOT矩阵分析,提出主题出版精品化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主题出版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发展道路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术话语将学理性赋予主题出版,有助于打通主题出版物的国际传播壁垒,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文章探究如何运用学术话语提升中国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以编辑能力为核心,提升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力;以英语为核心语种,精准设置关键词,提高主题内容的展示度、可检索率和学术影响力;与跨国出版集团合作进行国际化的编辑和学术推广,使中国主题出版物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叙事体系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以“引领”二字界定主题出版“走出去”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关系是认识和实践的新表达。引领原因是方向一致的必然性、目标一致的战略性、路径一致的必要性。引领内容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和话语结构上的需要。引领路径是主题出版“走出去”在话语、传播和国际话语权上的创新突破。引领内容的逻辑点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需要,引领路径的逻辑点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创新突破,后者满足前者需要,二者结合昭示引领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经验的时代叙事,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和时代意义,以国际出版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国际传播,是以文化商业行为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机遇,对客观提高中国话语权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国际出版不仅可以积累中国话语体系的素材和术语,还可以争取中国形象的国际话语权,通过中国发展主题赢得国际出版市场的认可。中国出版界应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强与欧美主流跨国集团在国际出版市场的合作,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融入国际出版产业链;持续扩大出版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探索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以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多语种出版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5.
俞玮奇 《中国出版》2023,(20):45-50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主题的出版物从“他者视角”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拓展了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路径,优化了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果,但同时在整体规模、海外影响力、内容的深耕拓展以及区域语种布局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出版社应联合多方力量,坚守主题出版理念,深耕内容建设,依托数字技术赋能融合出版,打造出版精品,共同推动主题出版的国际化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廖文婷 《中国出版》2023,(20):51-54
高校社科学报是主题出版的主力军,肩负着引领主流思想、构筑理论高地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和学术交流方式快速转变,高校社科学报应充分发掘、运用其良好现实条件,通过增强主题出版的学术话语构建能力、多学科耦合能力、专业队伍培育能力、协同传播能力提升主题出版的内容建设和服务供给水平,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版力量。  相似文献   

7.
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是学术话语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方向性延伸,也是数字出版学是否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以话语概念沿革为切入点,提出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是基于特定语境,承载和传递数字出版观念、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语言运用,是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所指。进而就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出版学术话语的内涵包括识别数字出版活动实践与研究成果、强调数字技术对出版活动的建构意义和反映数字出版实践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外延则包括时间维度的数字出版学术体系生成的阶段性言语,以及空间维度的凝聚数字出版学术实践与成果的多维形态表达。该研究对推动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促进数字出版学跨国界跨学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主题出版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论述既与以往的政策、理念一脉相承,也有新的概念表达和理论创新,将引导主题出版在宏观方向把握、“三种文化”融合与转化、重点领域做优做强、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主题出版地位将进一步跃升,在组织理论创新、话语体系构建、价值观凝聚、增进国际理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题出版的理念、方法和实践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主题出版工作将从局部转向整体、从短期策划转向长期规划、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市场并行。  相似文献   

9.
陈暖 《出版科学》2023,(2):29-38
主题出版研究随着各界对主题出版内涵的持续认知和主题出版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不断发展,经过1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无论是研究队伍还是成果数量都形成了一定规模,成效显著。首先是主题出版本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主题出版概念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明晰且趋于统一;另一方面,对主题出版属性和功能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深刻。其次,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为主的传统主题出版研究版图在稳定中有新的开掘,从专业、地域、技术、历史及对外传播等维度对主题出版活动进行多元化阐释。其三,学界开始注意到主题出版研究的边界问题,这对于主题出版研究的深化意义重大。未来的主题出版研究可从研究主体互通、研究内容互补与研究方法互鉴三方面着手,实现主题出版研究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强国建设和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作为主题出版重要阵地的期刊,可以通过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精心策划选题、打造精品力作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基于对当前主题出版概念的梳理,以2017—2022年六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的通知与结果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期刊主题出版存在着内容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分众化理念丰富表达形式、期刊参与度呈现上升态势等特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期刊主题出版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舆论支撑,增强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推动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创新。接下来,期刊在加强主题出版工作以提升思想引领过程中,需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推动主题策划“叫好又叫座”、以编辑能力的提升为基石协调完善融合出版机制、以媒体融合打造主题出版传播矩阵,继而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组织系统构建是图书情报学发挥学科优势,支持中国特色学科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切入点之一。徽州文书是民间历史文献的典型代表,是重要史学资源。本研究以徽州文书研究领域为例,提出通过领域主题多维结构分析融合领域话语体系特征的思路与方法:以1960年以来国内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为分析对象,明晰史学话语体系特征,提出由网络结构、社群结构、时轴结构和要素结构组成的4维主题结构框架,形成由4个主题大类和8项主题因素构成的结构体系,呈现史学话语体系的叙事特征。多维结构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特定领域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中主题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徽州文书知识组织系统构建提供概念及其关系的参考,而且展示了融合话语体系特征的主题结构分析方法和过程,为本体构建中领域话语体系的引领和后续利用中话语体系的交流、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出版走出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中国成就”蕴含的内在逻辑,展现当代中国形象,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重点资助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际话语权视域中,从话语施行者、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平台和话语反馈等方面梳理项目实施的情况,研判其取得的成效,反思出版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坚 《中国出版》2020,(8):57-60
网络文学出版作为出版学科内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呈现出的结构复杂性、传播不确定性比文学出版要难以把握得多,既有的文学出版研究范式已难以清晰阐释网络文学出版活动。面对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和话语模式的变化,学界应坚持网络文学出版研究的多重面向,突破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拓展其知识系统和理论话语空间,并用历史的眼光和跨学科的思维看待呈现出的新问题、新现象,借以推动网络文学出版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以及新研究范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极大地鼓舞了出版学术界深入研究中国出版学的理论勇气、理论自觉和理论热情。学界认识到,建设领跑世界的出版学科,中国责无旁贷,也当仁不让。党的十九大以来,出版学研究成果丰硕,在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学科体系、出版学理论、出版史、主题出版、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话语体系的成型和成熟程度,是评判数字出版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文章基于内涵阐释,从数字技术赋能出版、言语和言语策略系统以及实践性特点三方面,帮助大众提高对数字出版话语体系的认识;从数字出版自身、数字生活、国际话语权三个维度,分析数字出版话语体系的功能。沿着内涵和功能的指引,数字出版话语体系的建构重在坚守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出版肩负着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历史使命,而主题出版天然具有适合国际传播的属性,成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但是,国际舆论环境与国内舆论环境不同,国际话语体系仍以西方大国为主.面对崭新的舆论挑战,中国出版的"出海"可借鉴弱传播理论,探索一条适应国际传播环境的新路径,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杨娴 《大观周刊》2012,(45):32-32,41
本文尝试以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为理论依据,对《身着狮皮》的话语主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历史文本和文学文本互相交织,《身》是一部极具新历史主义颠覆与抑制特征的权力话语新历史。本研究为话语主题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意义,为优化其理论传播效果,应在国家战略叙事视域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出版作为现代社会中普遍性的媒介资源和传播方式,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中扮演着“脚手架”的角色,能够为其叙事搭建“立交桥”并让其叙事效果走上“高速路”。出版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时,最能够发挥其潜在功能的出版实践方式分别是主题出版、合作出版、融合出版,它们分别通过规模化出版和聚集性呈现、吸纳“他者”改进叙事策略、立体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宣传和叙事文本优化以及话语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当下发展话语下出版研究的内容、媒介进路面临连续中断裂的创新困境,亟须拓展新的研究维度。出版与知识同根相系,天然相连,因此,把知识作为出版研究的核心概念,洞察出版即知识的本质特征,以此为入射角抽象出不同时期出版形态、业态的规律性,实现出版研究的知识增量,进而在溯源考察出版研究与知识“旧相识”与“新相逢”的基础上,提出知识赋能出版不仅能够打通出版研究的归一性,激活出版研究新活力,而且能够超越出版转型发展话语的桎梏,提升出版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20.
王资博 《中国出版》2022,(16):28-32
随着中国各学科话语体系建设补短扬长进程的加速,加强出版学话语建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能动性问题更为明显。价值性话语的前瞻引领,制度性话语的长效保障,理论性话语的逐年积淀,强化了出版学话语建构的现实可能。以内化型出版话语为主体影响,以外向型出版话语为魅力彰显,国际国内出版话语相互促进,持续增强话语的向心力、引领力、响应力、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给出了加强出版学话语建构的可为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