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一、二年级倡导无纸化测评,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也体现核心素养与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对评价内容的要求。面对当下无纸化测评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缺失、资源性匮乏和整体性不足,我们倡导通过建构无纸化测评的系统框架、完善无纸化测评的资源供给、依托无纸化测评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全面提升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无纸化测评的品质,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小学低年级无纸化测评作为独立的综合测评方式,成为教学评价中新的实践探索领域。无纸化测评通过场景游戏、任务闯关、主题打卡等方式进行,具有趣味性,凸显过程性和综合性,能起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问题慢慢凸显出来:如换个形式做题(口头做题),重形式轻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小学语文低段无纸化教学测评的设计与实施出发,依据情境教育来灵活多样地设计测评活动,将教育游戏融于教学评价之中,将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关键能力,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积极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郭乾 《辽宁教育》2024,(5):51-54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中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的要求,无纸化测评方式成了低年段教学评价的新样态。在设计无纸化测评方案时,教师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从学生立场出发,围绕“四化”评价原则,选择具有“趣味性”“融合性”和“差异性”的评价内容,架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素质测评是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有力举措.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依据艺术素质测评内涵,重构三维目标""对接艺术素质测评指标,重构课程内容""模拟艺术素质测评环境,重构教学生态""遵循艺术素质测评方式,变革评价方式"等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音乐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新规的发布,具有情境性、活动式、综合化等特征的无纸化测评纷纷亮相。无纸化测评除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充分展现学习成果外,还应努力传递先进的学习理念,推进教学改革,重新定义教学的方向,实现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28页"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这一部分教学中,没有完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的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对解决上述问题有很大帮助通过元智能量化测评学生们能发现自己的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8.
走向情境的语文无纸化测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错综复杂、无限逼近真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也为教师最大限度地测评学生的语文素养搭建了有效载体。测评要在形成能力整合型目标的基础上,厘定素养包裹型目标;要以"素养测评"为内容取向,以"任务进阶"为设计逻辑,以"多元呈现"为呈现形式。测评的实施要围绕目标,制作量表;分享量表,助力表现;召开会议,总结反馈。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理念下,人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无纸化测评。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展现学生学习成果。本文主要对无纸化测评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说明小学低段语文无纸化测评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小学低段语文无纸化测评实践进行探究,希望能给部分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小学语文测评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与传统纸笔测评相比,非纸笔测评在测评目标、测评内容、测评标准、测评结果的呈现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换言之,非纸笔测评体现的是育人理念的更新。有论述将非纸笔测评等同于表现性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周文叶教授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做出判断。非纸笔测评与表现性评价既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单元知识评研,就是针对某一单元或领域的知识,在集中梳理测评后进行分析讲评。选择小学数学单元知识评研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基于对教师测评素养的关注和培养,另一方面则更期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有效的帮助。其测评的命题导向是,以能力、素养立意,重点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数学理解""问题解决""核心能力"。其讲评的教学策略有:深度备课——基于数据,诊断分析,明确主线;深度交流——自我研习,同伴互助,促进发展;深度思维——构建联系,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界定测评内容、确定情境类型、划分评价等级是测评人地协调观需要关注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厘清人地协调观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界定其测评内容为:学生在面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程度""相互影响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时"的态度和观念.依据人地协调观的学理属性和应用领域,确定其测评情境包括"生活活动情境""生产活动情境"以及"地理学者研究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案例情境".依据学生对人地关系知识的认知水平,将"人地协调观"划分为"接受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地协调观"以及"运用人地协调观"三个学习等级.  相似文献   

13.
一、小学生作业的现状长期以来,小学生作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机械巩固与补充;一味地要求个体独立完成,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做教师批的批改方式很单调。学生作业的评价往往锁定在教师对学生的层面上,评价结果表现为简单的"√"""和"优秀""良好""及格"等,缺乏人文关怀。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灌注的状态。传统的作业设置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  相似文献   

14.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低年级无纸化测评,各地各校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景象。在这些轰轰烈烈的尝试和实践背后,显现出关于低年级学习质量评价的三个"转向":评价目标方面,从学习评量向激发内驱转向;评价形式方面,从纸笔测试向游戏活动转向;评价功用方面,从精准评价向内隐分析转向。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有很多测评因素具有模糊性。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给出了一种定量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中教育改革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综合素质评价似乎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新疆高校中进行的综合测评便深受其影响。综合素质评价仍存在简单采取"应试教育"理念的倾向;基于素质教育的本真目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整合学生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即应是一种兼顾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通过对师范生教学综合能力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教学测评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运用现有IT技术设计出基于B/S模式的教学综合能力评价系统,变传统人工评测为无纸化、网络化过程,真正实现师范生教学综合能力的高效测评,并扩大测评过程的参与度,“三评”和“仲裁办”评价方法保证了评测结果的精确度,突显测评过程的公平性。实践证明这一测评方式对师范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师范生管理和教育的规范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课程价值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可运用"四结合"的测试模式进行,即分项检测与综合考查相结合,形成性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测评框架是学科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澳大利亚2018年国家科学素养测评项目(NAP-SL2018)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渗透核心素养:一方面,将核心素养理解为学生在完成科学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材料阅读、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能力;另一方面,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渗透在"推理、分析和评价"和"综合与创造"等认知过程。在试题设计方面,该项目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围绕科学学科主要概念,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学业整合"理念。NAP-SL2018测评框架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测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任务驱动式”学业测评?顾名思义,就是以“任务”为核心,将测评内容、测评情境、测评目标等整合为“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完成测评过程,测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语言、行为、态度等表现,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等级评价,实现“任务驱动—情境参与—过程表现—教师评价”四个环节,以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