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释怀     
小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叙说了自己在成长旅途中关于梦想、关于青春情感想释怀却无法释怀的矛盾心理。在小作者的笔端,跳跃着一种对幸福的渴求,闪烁着一种人生的迷惑。文章开篇荒诞出奇,巧妙地将现实与期待进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用.短章的穿插,使文章灵动流畅,富有音韵关。  相似文献   

2.
参加完本届初中生作文大赛决赛作文的评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只有真正写自己的文章。才会是出色的文章。 好作文永远是最具个性化的.而个性化对同学们的写作来说,首先应该是写自己独有的生活。10篇特等奖作文中,有4位同学写《成长的滋味》,无一不是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写自己在经历成长中的各种况味。  相似文献   

3.
牵挂     
没有人会拒绝一份真挚的情感。尽管文章所写的只是一种假设.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无暇与冲击。人们往往只有在无以复加、激烈尖锐的状态里.才会展现出自己赤裸裸的一面.反观到真实的自己。有太多的假设无法实现.也无须去实践.但只要它是真实的,就足够了。细致的观察与描写让我们读到了“实”,纯腻的心理刻画让我们听到了“真”。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并从小抓起。作文训练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其中一部分学生已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5.
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真诚、真切的感受。因为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成就一篇好作文。 。自己的”,就是说文章应富有个性色彩,在选材上,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而。自己的”往往就是最有特色的。所以,选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文章才能有个性,内容才不会和别人“撞车”。同样是快乐,自己的故事肯定和别人的不同;同样是离别,自己的伤心肯定也与别人的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真诚、真切的感受。因为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成就一篇好作文。"自己的",就是说文章应富有个性色彩,在选材上,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而"自己的"往往就是最有特色的。所以,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冬天的校园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文,作者这在这篇作文中选取校园内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来描写雪落校园的氛围,描写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快乐成长,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另外,文章中作者恰当的化用引用古诗文,既为自己的写景服务,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意蕴,使文章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8.
彤彤姐姐点评: “你说对了,我十分爱太原!”这句话在小作者的文章中一遍又一遍地再现,让这一篇夸赞家乡的文章充满了真情。每一段文字都在向我们介绍太原的点滴辉煌和成就,每一段文字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文章结构整齐,文字富有情感。  相似文献   

9.
考生通过父亲的典型形象.表现了千万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文章立意高远而深刻。由面到点的抒情,如从浩瀚的湖泊回溯.最终寻觅到了发源地。不仅让中国农民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且使“我”从灵魂深处发现“我知道错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父亲。考生敢于解剖自己,文章抒情浓烈而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高彩云 《语文天地》2009,(12):79-8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时代气息.是我们搞好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就不能照本宣科地去“教教材”.而应科学、合理地巧用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因地制宜,因文而异.因材施教,对教材进行重组或稍作改动.使教材成为“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小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倾注自己的充沛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一吐为快,尽情流淌自己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作文之前创设一定的条件或情景,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后“辞以情发”,情到浓时,理到深处,文章自然就会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12.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13.
彭玉莲 《中学文科》2007,(12):64-65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再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也只有富有情感的文章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浮光掠影的通识、阅读课前清扫障碍似的孤立的词语解析,不应是词语教学的归宿。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不应仅仅定位在为阅读服务,而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实,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  相似文献   

15.
勇俭  风子 《少年读者》2008,(5):16-17
精彩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用一些关键性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情感。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能上通下达,读不懂它们,就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做阅读题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析句法,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逐句分析,细心揣摩。就能理解全文。  相似文献   

16.
油菜花开     
成长岁月中单纯、青涩、迷惑的感受,那便是我们人生情感旅程的起点——我和他同岁,我们两家隔着一条不太深的沟。儿时,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片油菜地,他常会提前藏在地里,待我出现,猛地蹦出来,吓得我大叫着跳起来,而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3.针对文章所阐述的故事,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3.4文章看懂了吗 叙述完误解的过程、根源和性质之后,对文[1]的分析本来已经完稿了,这一小节是后来才补充的,它看上去与全文“一本正经”的风格有点不同,但确实是以上分析的延续.“文章看懂了吗?”首先,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追问,意味着我们当初的确有并未看懂的地方.这还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更为尴尬的事情:自己对自己的文章也未看懂,日后或发表之后才看到里面有明显的解题愚蠢没有消除,或有闪亮的解题智慧被自我埋没.  相似文献   

19.
以下再联系专业成长、特别是教学研究与理论学习,进一步指明“善于提问”的重要性. 首先,正如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的,教学研究应当言之有物、有的放矢,而不应是无事呻吟的空头文章.从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应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直接出发点.更为一般地说,这也就是指,就教研活动的展开特别是教研文章的写作而言,我们应当努力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从而,这也就可被看成提出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人们常说,学习语文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意思是说,要学好语文,必须揭示文章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体会文章的情感,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受到文章的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同忧喜,共憎爱。这种道理的陶冶和情感的共鸣,反过来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会和学习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妙处,更能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