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世纪美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她们为美国黑人文学的蓬勃发展和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女作家能够从黑人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在作品中关心黑人女性的婚姻状态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关系。她们的作品大多展示了黑人妇女追寻自我和尊严的心路历程。有的作品能够从较高的角度去揭示黑人文化和传统的继承,黑人的种族尊严和身份建立等问题。她们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美国黑人的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作主体意识的角度入手,研究肖洛霍夫早期创作《顿河故事》集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就与不足,探讨了这部作品在肖洛霍夫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此作作为肖洛霍夫创作中政治小说系列的开端,与后来的《新垦地》、《他们为祖国而战》在作品结构原则、中心冲突方面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而形成与《静静的顿河》、《人的命运》一类悲剧史诗显然有别的另一条创作轨道。本文还着重分析了由于作者早期创作主体意识尚处于自然的自我状态而带有某些局限,因此产生的创作中的不足;在形象塑造、情节及矛盾的处置方面都显得过于简单和类型化,但从此集的《野小鬼》、《人家的骨肉》等篇章中人物塑造及心理描写方面的出色表现,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为克服主体意识的局限而作出的努力,从而显示出日后迅速成长为一名伟大作家的肖洛霍夫,在创作中不断超越自我而走向辉煌的最初印迹。  相似文献   

3.
数字是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它原本只是数字符号,但不同的文化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政治、宗教、民族的不同,不同语言国家对数字有了不同的喜好和禁忌。本文对比分析中英数字文化的不同,旨在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深入,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是必然的。作为社会变革文化变异时代精神标向的现代派小说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对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探索期、多元化的发展繁荣期、文本实验的低谷期以及向现实主义的回归期,并在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中显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品格,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理性反思内涵的逐渐减弱乃至消失,而注重心灵体验、生命感觉的非理性成分不断加强,体现了社会变革、文化思潮与时代精神的急剧变化对当代人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前,女性大都是文学中被言说的客体,看不到属于女性自身意识的东西,有的甚至被扭曲。五四女作家群的崛起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五四女作家的小说集中表现为对女性现实生存境况的关注,描绘了一批旧制度旧礼教的完全的牺牲品,表现了一批被污辱、被损害的女性的悲剧命运,突出了她们女性意识的沉睡。这种沉睡表现在:1.女性之间的相互伤害——妻妾、婆媳之间,将对方看作自己不幸命运的罪魁祸首;2.以男性的节烈观为自己的节烈观,以“生是×家人,死是×家鬼”为生活誓言。在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单方面的贞操要求是男权的表征之一,是男性独占意识与权力的集中表现。而女性对男权观念的认同和自觉遵循,归根结底来源于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人身依附地位。五四女作家以她们知识女性的身份,能够关注普通中国妇女的生活现状,解剖她们麻木的灵魂,提出自己的疑问,是难能可贵的。她们“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的目的,就是要唤起女性自我意识从沉睡走向觉醒。  相似文献   

6.
谭娟 《考试周刊》2009,(37):44-45
本文通过探讨汉英两种语言中色彩词汇的运用,说明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宗教信仰、认知方式、思维定势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民族的人们赋予色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因而,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对语言学习、翻译实践和中西文化交流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富滨 《考试周刊》2009,(31):41-41
本文从颜色词语的翻译角度探析了英汉两民族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传统、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情感色彩等方面。语言学习者尤其要注意这些差异,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沟通障碍,以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广告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价值观。基于中英文化差异,中英广告语在语言风格、句子结构和价值观方面也各不相同。研究这些风格迥异的遣词造句,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广告语所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尤其对广告语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除英法租界外,上海沦入日寇手中。四年之后,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发生,日军冲进上海租界,上海全部沦陷,直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这就是上海沦陷时期。三十年代,上海曾经是全国文学运动的中心。上海沦为孤岛后,许多原先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学活动的作家向内地或香港转移,这就大大减弱了上海文学阵营的力量。但上海沦陷时期却崛起了一批才华卓具的女作家,仅当年出版的一本《当代女作家小说选》,就选了张爱玲、苏青、杨绣珍、曾文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词的涵义呢 ?《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上说 :涵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之外的含义”。《新编韦氏大词典》上说 :涵义是“一个词明确指称或描写的事物之外的暗示的意义”。这两部词典的定义说明 :词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 ,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 ,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 ,会在言语上犯严重错误。在英语中 ,有许多词汇都常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即所谓的“文化内涵词”(culturally -loadedwords)。这些文化内涵词的联想能…  相似文献   

11.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中英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从比喻这一语言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 ,来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并进一步指出 :在外语教学中 ,应充分认识到这点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王海鸰婚恋小说的模式化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年来深受欢迎的小说作家,王海鸰结合个人生活经历,紧紧抓住当代人婚恋状态,掺入了当前时尚元素,形成了具有当代知识分子审美心理和阅读习惯的婚恋小说作品,这已然成为其婚恋小说创作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承志的名字是近几年才广为人知的。一九八二年,他的中篇小说《黑骏马》在《十月》杂志发表,一霎时,张承志犹如骑上骏马,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驰骋,千千万万读者被《黑骏马》所引吸,张承志也就在许多人心中占据了位置。 应该看到,张承志开始在文坛上出现就带着浓重的主体意识。张承志对于小说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4.
创作是主体与客体,作家与社会生活交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活动的决定性作用,但也并不忽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自身的能动作用。实际上,在具体的创作活动中,我们也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本文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侧重从文艺心理学角度,重点剖析一下创作主体的需求意识。需求意识在心理学上称为需要。它是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的状态在心  相似文献   

15.
从动物习语比喻看中英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峰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24-125
阐述了动物习语的比喻形象在翻译文章时的功能,通过历史、风俗习惯、审美观等方面了解到中英动物习语在语言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心灵的歌声,让生命洋溢着活力,承载着最强大的美的力量。诗歌是语言的浓缩,以凝练的语言传递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文化因素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本文从中英诗歌的比较中说明中英文化的异同,以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一个民族生活、工作智慧的结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看英汉谚语的异同。从而窥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民族性格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指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尽量发挥个人潜能,并将这些潜能加以培训和发挥,进而贡献社会。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变得优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生活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中。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从英汉语言的思维表达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内隐语言特征和代表不同价值观的深层文化特征,是与各民族的文字发展分不开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为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英汉民族文化思想方面沟通的困难,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对英汉语言的思维表达和中英文化差异的探讨与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实现正确的跨文化交际,从而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所赋予英汉两种语言的丰富独特的内涵.因为在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而是不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