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0年代初,周谷城提倡“使情成体”说的表现论文学观念.对当时文艺界占主导地位的反映论文学观念提出了质疑。随之引发了论争,遭到了批判。《文艺报》是关于“使情成体”说论争的主战场。关于周谷城“使情成体”说的论争最终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反映论文学观念与表现论文学观念的最为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邢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4):57-59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美学,鲍桑葵《美学史》对\"丑的理论\"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与批判,认为丑与美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地显现理念,由于世界之矛盾地生成的最高目的是至善、绝对公正的持存性系统,所以,没有绝对的丑,只有相对的丑,而且如果没有丑,美的具体变化就不能产生。 相似文献
3.
邢涵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126-128
通过借鉴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将原本属于经验主义美学的情感表现说带入了一个新境界。虽然美的艺术、审美表象可以表现复杂的,甚至是消极、否定的情感,但美在艺术本质上是在象征世界的丰富意义,世界的虽苦难但依然乐观的进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桑葵提出了艰奥美的概念,并希望强调丑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潘百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是中国诗学体系中两大涉及诗歌艺术本质的著名命题,这无疑也是唐诗学理论体系中应有的重要部分。从孔颖达和李善等人的言论中,可见唐代确实存在着一种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的辩证倾向,它典型地反映在唐诗创作中。而时代风采的显现张扬、盛唐风骨的生成发展、刚柔兼胜的风格特征,则是唐诗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辩证倾向的三大突出表现,亦从特定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论史上,摹仿说占据着统治地位达两千年之久。是黑格尔继康德之后,从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传统摹仿说的弊端,进而反对摹仿说,提出新观点。他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掘和探讨黑格尔关于艺术摹仿说的思想也就很有必要和意义了。 相似文献
6.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鲍桑葵使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是他的《美学史》久盛不衰的最重要的因素。鲍氏有着较高的鉴赏力和对前于他时代的美学思想的直觉力,他对美学史中的许多概念与命题的把握都落实在对历史的直觉上面,联系美的艺术史来叙述审美观念史,正是此著最为鲜明的特色与卓著之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回眸上一个世纪之交,一代美学大师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本主要研究王国维“古雅”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旨在突出王氏美学理论的思辩性、现代性特征,为建设中的现代美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钱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情致”是艺术理念外显为人物性格的中间环节,指直接引起动作的饱含着理性的情感。“情致”是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表现出黑格尔美学对美感的注意。中国古典美学“情志”一语近似于“情致” 相似文献
10.
论黑格尔“和谐说”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格尔的“和谐说”入手研究了西方美学对和谐美和和谐美理论的追求,从而说明西方古典美学的某些本质特征。同时,也在中西古典美学的比较中,抓住两者在“和谐说”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阐明了中西美学的不同特征和中西美学对和谐美的一致性,说明了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和美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生活中关于爱情在观念与实践层面广泛存在的种种疑问,本文对此论证了这些现象与我们相关理论的滞后具有某种一致性。笔者在梳理有关爱情的各种理论,详细考察爱情的静态结构及相关因素的复杂互动关系的同时,探讨了爱情发生与发展的自然过程及规律,指出爱情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重新对爱情作用更为确切的定义,并就爱情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给出了提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希腊神话和传说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源头之一,是西方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那些千古流传的故事已浓缩成生动的比喻和成语,广泛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希腊神话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许多故事都寓意颇丰,发人深省,成为后世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包孕着不朽的现代性内涵。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希腊神话中当然也不例外。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性情感的美的境界,一幅折射的世俗风情画,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情感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概述康德、黑格尔崇高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异同,特别是差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又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人对理论前驱思想的选择性接受和他们的基本哲学立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公司是由当事人之间的契约组成的,在对公司进行法律规范的时候,应当让契约自由精神贯穿始终。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蕴涵了公司契约理论,这一理论在我国《公司法》中得以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盛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2):55-57
词被视为"诗余"、"小道",反而在儿女之情的表现上,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所以我们看见许多在诗文中、在官场中正统庄重、不苟言笑的君子,一旦涉笔于词便一样地堆翠叠玉、情意绵绵。从整体上看,宋词在女性形象的刻画、儿女之情的抒发上,是文雅的成功的。这不但是对诗的题材领域的一大开拓,也是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个重要拓展。 相似文献
19.
魏晋以至唐代,儒、释、道三教不断调和而以儒家伦理、政治思想为基础与核心,这一切使道教神仙思想被极大地世俗化、人生化了。随着道教“仙境说”与“地仙说”理论的提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女神逐渐转变为人性化、人情化特征鲜明的女仙,古老的入神恋故事开始向人仙恋故事过渡,并由最初的修道主题向勃兴的婚恋主题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懂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24-27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