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登上政治舞台是东汉南阳豪族文化上经学化的主导因素;东汉统治者自身重视经学,进而形成了研习经学的大环境,这对南阳豪族经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维护南阳豪族自身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需要是东汉南阳豪族研习经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4.
南阳人才在东汉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南阳人凭借他们的渊博的知识,杰出的才能和优越的政治地位,对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东汉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促进了东汉一代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一直影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5.
东汉南阳自古厚土,遗迹犹存,气象恢宏。其汉砖画石深沉博大,摄人心魄,夺中国绘画之先声;而汉隶八分是先天性含有浓重之粗犷质朴、天资纵横之雄风大采,一脉二秀,无与伦比。铭书飘逸秀雅,端庄劲健,已无篆意,系东汉完全成熟的八分书体势,如此通俗的庶民隶书得到广大民众的喜闻乐见。然而,铭文隶书中的楷书意蕴现象,巧妙地过渡到了魏晋时期,顺利地完成了楷书形成而又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汉初政治是郡国并行体制。汉初同姓王的分封原则,基本是一种西周宗法制度之下血缘分封原则的复兴。可以说汉初的政治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六国之政治传统。王国政治作为汉初政治的一元,使汉初政治无疑也具有了多元政治的雏形,养士之风的重新兴起,或许可以说是六国传统复兴的一项主要内容。汉初养士可大致分为诸侯王之养士、外威大臣之养士和布衣豪杰之游侠养士三类。他们借养士而形成一股力量或以对抗中央、或以对抗政府、要么就是权力斗争和个人私怨斗争的工具。但这种情形总是与逐步加强的中央集权的潮流相逆的,所以到汉武帝以后,成为中央政府严厉打击的对象,因失去生存的环境而逐步衰竭。  相似文献   

7.
东汉后期主荒政谬,豪族的儒家经典人生观遭到强烈冲击,个体意识开始逐步觉醒,具有了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这一时期豪族的信仰主要是以老庄思想为主,尊崇自我价值和崇尚个性自由的道家多元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可从文学观、书画观等方面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8.
道家黄老之学在东汉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明确提倡,但经过西汉二百余年的影响,黄老之学非但远远没有消绝,在东汉初年动乱初平之际,实际上得到了统治者的格外青睐,黄老思想提倡的为政原则得到运用,黄老学者受到尊崇,由此造就了东汉初年的稳定和繁荣,在以后的政治中也始终可以看到它的踪影。黄老思想作为一股潜流,已深深渗透到东汉政治之中  相似文献   

9.
南阳豪族形成于西汉中后期,其明显特点是大地产化,当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南阳豪族"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南阳拥有大量的公田和可垦田,当地农业也非常发达,由于这几方面原因形成了南阳豪族的大地产化。  相似文献   

10.
东汉前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真正确立,儒学成为思想化的主流,谶纬盛行。白虎观会议实现了谶纬、今古经学的合流。东汉中后期,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各种化思潮兴起。思想化的多元化为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营养,其治蜀的政治措施是对汉末诸种化思潮的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充以“疚虚妄”的战斗精神批判汉代儒生们主张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并且权衡是非、确立标准。《论衡》集中反映了东汉初年儒生们的学风,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帮助很大。王充在《论衡》中将个人遭遇归于“命”,没有触碰到东汉初年豪强政治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的婚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是结婚要遵循父母之命和讲求门当户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长者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权以及社会门第等级观念的流行;其次是离婚和女子再嫁相对自由,同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烈女行为也被大力提倡和颂扬,既反映了东汉社会比较开明的婚姻观念,也说明了婚姻礼法制度的逐步严密;最后统治阶层忽视基本的伦理纲常,婚姻关系比较混乱,这种关系应当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利益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太尉是研究秦汉官制、兵制史的重要课题。以往,学界对此重视不够,很少有专文探讨。根据现有资料,将东汉历任太尉的籍贯、出身、任职时间、政绩及卸任后的去向等,分项立目列表予以介绍。系年录充分揭示了当时太尉的权力地位、人选标准、地域来源、职位更替及其绩效状况等,从中可知太尉在两汉之际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只有加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务管理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此,作为与政务、军事并列的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作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限制和制裁官吏的腐败行为,进而维护国家行政的权力基础,在一定时期内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东汉碑刻通假字考订东汉语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出45方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确定这些通假字以及它们的本字在扩韵》中的声韵调以及其上古音所属韵部,并据此考订东汉语音。从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来看,东汉时期语音与衔经》韵文为代表的上古音大体上相近,同时也存在一些特点:声母方面,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和中古音相比不甚明显;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定母的关系十分密切。韵部方面,个别韵由上古音到《广韵》音系的演变在东汉已经显露出开始的迹象;东部和冬部相通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东汉诗体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我国古代诗体变化的重要时代,但由于时代久远,载籍阙如,加之近代以来疑古思潮影响,使人很难看清此时诗体变化情况。章对东汉时期的诗歌(以五七言诗为主)作品时代进行辨析,勾勒出了东汉诗体发展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南阳在西汉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最根本的是南阳地处南北交汇重要交通节点的独特地理位置。这一地理优势与南阳作为天子近畿的政治地位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南阳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西汉南阳交通与军事地位的重要、军工与冶铁的发达、商业的兴盛、文化的繁荣都可从南阳的地理位置方面得到更为深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