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唐时期唐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较复杂,有交流、交融,也有对抗、战争;就后者而言,唐廷不再如盛唐强盛,而处于被动、劣势地位。这些都影响着张籍、王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二人有大量作品涉及民族关系,或反映民族战争(边塞诗),或叙写民族交流与交融,或描绘异族风情;在艺术表现上,二人边塞诗风格凄黯感伤,以写实为主,甚至其它诗歌也多如此。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正确路径。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具体形式;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具体内容;民族交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交往交流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4.
李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边将,唐代边塞诗中出现了大量与他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诗中,"李广"或是英勇善战,抚爱士卒,让人赞赏;或是才高难封,命运不偶,让人感叹.诗人或借"李广"表达他们对边战立功的强烈渴望,或借"李广"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总体来说,唐代边塞诗中的"李广"是完美的.然而唐代不同时期的这些诗作反映的格调是不一的,唐代边塞诗中"李广"形象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都有独有的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归根结底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以呼伦贝尔俄罗斯族为例,阐述了笔者对文化变迁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究竟表现了怎样的诗歌主旨,历来争讼纷纭,莫衷一是:有“豪言“说,有“苦语“说,也有既是“豪言“又是“苦语“的“折中“说等等.其实,无论从王昌龄“出塞复入塞“乃至边塞诗创作的时间来看,还是从开元前期唐朝边境战争的性质来看;也无论是从王昌龄边塞诗中经常使用的表示“敌人“或“敌国“的诗歌意象来看,还是从本诗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来看,《从军行》(其四)的主旨都只能是表现唐朝将士在保卫边境的战争中,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和频繁的战斗而凸显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因而它当然是“豪言“,而非“苦语“,也非两者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边塞诗描写边景的二重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边塞诗的边景描写经历了三大阶段,呈现为表现与再现、壮美与趣美相对应的二重美学境界。边塞写景的二重境界,与边塞诗发展演进的两大阶段(唐以前和宋元明清)、两类诗体(乐府与七绝组诗)、两个重心(前期为征戍战争,后期为写景记俗)正相契合,是边塞诗演进阶段性的体现。是中华各民族由对抗到融合的历史现实在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边塞诗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近几年来,却成了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说边塞诗有爱国主义精神;有人说边塞诗是歌颂扩边战争的,谈不上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为此,国内很多学术刊物曾发表过不少有益的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认为要弄清边塞诗有无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搞清楚当时的战争性质和边塞诗所反映的现实内容。这确是真知灼见,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但是,这些论文在分析历次战役时,却大都没有从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先进与落后;战争的主要根源——掠夺与反掠夺、统一与反统一的这个根本问题上去剖析,大多就事论事,仅仅局限在某次战争上评论其正义与非义,掠夺与反掠夺。结果,还是给一些正义的、甚至是反掠夺的战争加上了“侵略”、“扩边”等不适宜的字眼,从而混淆了是非,这些都是有损于边塞诗的声誉的。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辽西走廊是沟通中原与东北地区的重要民族—文化—经贸廊道,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场域。朝阳北塔作为辽西走廊上的著名寺塔,所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亦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朝阳北塔作为佛教寺塔,与佛教的传播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与民族融合紧密相连。朝阳北塔作为辽西走廊上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边塞诗包含的内容丰富,对不同的领域而言有着不同的价值,通过对边塞诗特别是唐代边塞诗中包含的物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寻唐代与西域地区的广泛交流,有助于了解各民族间融合发展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对西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汉王朝从汉武帝至汉宣帝期间,修筑了约两万里长城,其中绝大部分修建于汉武帝时期。汉长城不仅防外,同时防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西汉王朝修筑和戍守长城的意图。汉长城对匈奴而言,主要表现在军事上的围困和经济上的封锁,达到了削弱匈奴的目的。汉长城对中原而言,产生了耗费巨额财力和破坏内地人民和平生活的不良影响,迫使汉武帝下罪己之诏。庆幸的是长城不能把互相连着的经济关系断绝,成为草原和中原的分界线,反而成为南北不可分割的见证物留给后世  相似文献   

12.
狮子和老鼠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头很骄傲的狮子。他非常巨大、漂亮和强壮。丛林里面所有其它的动物都害怕他。  相似文献   

13.
14.
公主与豌豆     
《双语学习》2013,(10):4-7
从前有一位王子,一心想娶一位公主为妻,条件是她必须是一位真正的公主。他周游世界,到处寻找,但哪里也没有符合他心意的人。  相似文献   

15.
16.
从中国人常谈的"古今"切题,通过对"古今"的含义及关系的分析,总结出古今二分法, 并得出该法的操作程序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人常谈的“古今”切题,通过对“古今”的含义及关系的分析,总结出古今二分法, 并得出该法的操作程序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快速阅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