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中国改革》新闻官司胜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度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一个明、民主、进步的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主审法官脉络明晰、观点鲜明的审判思路,使《中国改革》杂志被告侵权、索赔590万元的案件,以被告方胜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12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作出判决:《中国改革》杂志的两篇报道——《两种改制两重天》、《谁在分“肥”》没有构成侵权,驳回原告广州华侨房屋开发公司关于《中国改革》名誉侵权的诉讼请求。长达一年多的诉讼,考验着媒体的道德与责任、社会的正义与良知、司法的公正与开明。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对此案的判决,开启了保护媒体舆论监督的先河,明确了新闻内容基本准确就可以规避名誉侵权的司法精神,清晰界定了名誉侵权与新闻监督的定义,由此带给我们对媒体舆论监督和名誉侵权诉讼的诸多思考,也为社会重新认识媒体名誉侵权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4.
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被很多人视为中国新闻舆论监督进入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的开端。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推出主打的新闻评论栏目,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此后,《南方周末》等平面媒体也迅速在业内崛起,掀起一波新闻舆论监督的高潮,媒体新闻舆论监督出现了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开办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市民热线》的栏目宗旨是“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自1999年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来,十年间,在古城辽阳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每期节目,听众都是踊跃参与,他们通过热线向主持人反映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在第二天的《热线回音》中得到解决或答复。  相似文献   

6.
王钢 《青年记者》2007,(24):73-74
“深度报道”现在是各家媒体的时髦的话语,可什么才是真正的“深度报道”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度报道”是和舆论监督报道划等号的。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播,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焦点访谈式的深度报道也被众多地方媒体所认同和仿效。  相似文献   

7.
周泽 《新闻记者》2004,(5):45-46
2003年6月29日,《成都商报》上刊登《“皇上”提出怪要求》一文,文章副标题为“周璇昨在签售现场突曝曾遭某影视大腕骚扰”。该文称,成都女歌手周璇在举行其小说《绝爱》的签售活动时,去北京邀请一个影视大腕来担当签售嘉宾,但对方却提出以性作交易,并称该影视大腕是以演皇帝而出名的。7月4日,《成都商报》_义刊登出《“皇阿玛”就是张铁林!》一文,该文称,周璇在记者会上首次当众明确指出“皇阿玛”就是张铁林。周璇复述了当晚她和张铁林在北京名人饭店相会的情景,并提  相似文献   

8.
本以《南方都市报》时事评论版为例,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加以阐述。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建议。一、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低估 孙旭培教授在《论舆论监督的几个问题》一中谈到,“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包括:(1)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创办不到9年,每期节目一般也只有13分钟,但这个栏目却以鲜明的特色,成为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重要窗口,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相似文献   

10.
阎志林 《新闻知识》2005,(11):63-64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只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舆论监督工作,新闻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和放松,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质量,是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以三秦都市报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践,探索提高舆论监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省级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往往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在宏观政策的解读上没有中央媒体权威、全面、深刻,在地方新闻的报道上没有市县媒体迅捷接近。作为上星的卫视新闻,《1860新闻眼》从一开始就试图突破地域局限,追求更广泛意义上的大人文取向,并与《江苏新时空》组成两冀,对省级卫星频道的新闻改革作出了探索。本文从实践的层面,全面阐释了《1860新闻眼》的推出背景、全新传播理念以及传播成效。  相似文献   

12.
牛炳文 《新闻界》2007,(2):74-7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最基本的属性,一方面,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真实性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因而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成为传媒公信力的关键。《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第一条规定:“报  相似文献   

13.
艾丰是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和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 最近,艾丰在《经济日报》社接受暨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中国当代名记者艾丰”课题研究小组的采访,就人们对新闻界诸多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深入浅出的回答。本人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现将关于中国新闻改革热点难点部分访谈内容谨录如下: 宣传工…  相似文献   

14.
李荣  郭雄 《新闻知识》2004,(9):44-45
自今年5月8日开播以来,陕西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今日点击》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这其中既有各级领导对新栏目的高度重视和栏目工作人员的辛苦劳顿,同时也反映出舆论监督节目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拟以5月8日—6月8日的节目为分析对象,遴选其中的一组关键数字,分析《今日  相似文献   

15.
16.
从《南方周末》的品牌口号看媒体新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新闻媒介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媒体的品牌口号是这一变化的集中体现。《南方周末》是中国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实践中一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新闻世界》2011,(7):9-10
民生新闻几乎各个媒体都有相应的节目和栏目。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电视民生新闻,很少关注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并且对其功能的定位也出现偏差。本文从民生新闻的特点出发,探讨其舆论监督的功能定位,并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风新闻》立场相对独立,信源为多个国家、地区的多种媒体。因为自采新闻较少,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时,对报道题材、议程的择选是一个主要的渠道。通过对政治、社会领域有所侧重,同时关照到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对华报道,《华风新闻》建构了一个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参与度不断提高的理性大国形象。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有时会呈现与利益相关国的对立关系,中国仍会被一些国家视作军事上的威胁,"台独"问题、"港独"问题比较棘手的负面形象也有所体现。社会新闻方面还建构了多种社会问题频发的中国形象,同时经济发展也总体有所放缓。这对我国面向海外华文媒体做好宣介工作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曾妮  龙毅 《中国广播》2004,(11):4-7
“舆论监督”作为党的正式文件确认的一个概念,最初出现于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并在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不断重现。基于这种情况,各类媒体、新闻传播的各类期刊十几年中发表了众多关于舆论监督的文章,从政策宣传、业务探讨乃至学术研究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不过,由于广播媒介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相对而言,研究者们更加关注报纸电视的名牌舆论监督栏目,对于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个案分析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20.
从《春秋》和《史记》看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和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甚多,有密切的关系.新闻与其他学科尤其与史学、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表现是在语言、典型、形象思维三个方面有着相通之处.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史宝库,为新闻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其中,<春秋>和<史记>两部典籍就堪称新闻写作的范本.因此,探讨<春秋>和<史记>的创作价值,对于我们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