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1):12-14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左翼社会思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绿色运动,是一种以建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社会需要为目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之伴随而来的却是资源的严重缺乏、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竞争力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基层民主发展的现状,实现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方以启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12-15
生态社会主义就是从绿色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左翼势力。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社会公正和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力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
生态社会主义在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不断探讨未来社会发展的模式,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微微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10-12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之基;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之本;政治民主是和谐社会之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之魂。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也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它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和策略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晨光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4):56-60
生态社会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绿色运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思维逻辑,以生态危机为视角,对现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关的和谐思想方面,来谈一谈它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友群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729-731,742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绿色运动,是一种以建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社会需要为目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该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思而逐步深入、逐步成熟而形成的。在生态社会主义的视野里 ,社会主义经济是顾及环境成本、保持理性增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是以反资本主义社会力量为主导的 ,追求生态平衡、社会正义和基层民主的政治 ;社会主义对外政策是反对发达国家掠夺落后国家资源、污染落后国家环境的生态殖民主义 ,铲除国际关系上的不平等 ;社会主义目标是建设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些思想启示我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经济发展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治建设上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 ,突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 ;对外政策上要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 ,寻求建立一种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发展目标上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环境优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沈春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75-77
儒家德治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中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和党执政的新理念,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时代课题。儒家德治思想中的性善论的修身理念、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伦理与政治并进的策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高度,从而使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格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这无疑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生态价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6):9-14,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多维价值取向.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其重要内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需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其中,价值观方面的革命最为根本.只有纠正传统的价值观,将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当代人的价值与下代人的价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走向全面、长期和持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繁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创造无限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随着危机的出现,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范畴,而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其次,树立人类代际公平的观念。从自然资源的客观有限性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代际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要以人类代际公平为原则,把发展建立在尊重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上,自觉屏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给子孙留下蓝天绿水青山,留下发展和繁衍的空间。再次,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智能技术、软技术等将“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式开环式线型流程改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的闭环式流程,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从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亚美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19(2):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海鹤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2):36-37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在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举措。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所作的原则性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一、构建活力进发的社会;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三、构建安定团结的社会;四、构建民主与法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整体设计的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子系统也进行了精心的部署,正确的把握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兼顾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公正公平和利益的协调一致,努力实现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平衡而协调的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诸多的启示,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孙新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38-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之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略包括: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的普遍规律;构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共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道德与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