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名非专业运动员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试验,刺激电流波形为受3Hz调制的800Hz矩形正脉冲,分别采取肌肉刺激法(双极法)和神经刺激法(单极法),目的在于初步弄清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技术步骤、刺激方式、刺激效果与受试者对不同方式电刺激的适应性。二周半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肌力和肌肉生理横断面较试验前均有一定程发的增大,主观感觉良好,与运动训练相比,身体能量消耗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德国肌电刺激(EMS)用于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我国体育领域的肌电刺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通过对Google Scholar、SpringerLink、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检索,从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两方面,对肌电刺激在德国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做了梳理与分析。结果:运动训练方面,将肌电刺激与其他训练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较为多见,并且近年来多选取全身肌电刺激方法(WB-EMS);运动干预方面,肌电刺激对慢性病患者的肌肉活动受限等问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近几年的研究开始将肌电刺激作为肿瘤及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结论:肌电刺激可以加快训练进程,在提升肌力方面的作用也已被证实与肯定,未来可以探索肌电刺激在运动损伤预防、运动疲劳恢复、运动心理干预以及日常运动辅助和保健等方面的作用与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究其生物控制论实质是在一个瞬间或一段时间内局部地或全部地截断人体运动行为控制网络系统的反馈通道,然后,在发挥出超常运动行为能力的新条件下重新接续或重新建立反馈控制通道的过程。训练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过程,这就给了人体系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其自繁殖、自组织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把基础运动能力全面地提高一个等级,即建立新的体内环境稳态,使新的反馈控制链被接续起来以后再度保持适当的信息转移函数,从而保证新的动作稳定性。从理论分析出发,我们应用对于神经-肌肉反射环施行直接电刺激的技术方法在具有一定业余运动训练史的体育系学生中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关于电刺激物插入人体运动行为控制链的方式、路径以及电刺激物本身的波形、强度、频率、调制方式等方面特点的认识和关于电刺激所引起的阶跃响应与后效的观察结果,并对浙江省若干运动队专业队员进行电刺激辅助运动训练的实验验证,从而确认上述实验结果,以便在此基础上应用经过改造的电子生物反馈方法最终建立运动训练的外部电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电刺激研究现状:1)电刺激活化运动单位的顺序;2)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3)电刺激疗伤和肌恢复  相似文献   

5.
肌肉电刺激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力量训练方法,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电刺激技术在国内也引起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实验证明,肌肉电刺激对力量素质相关密切的某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能有效地增强肌力并有良好训练效果,但应和其他力量练习相结合,使肌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磷酯酰肌醇3激酶在骨骼肌中的调节以及运动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骨骼肌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以异二聚体形态存在.它以及它下游的靶目标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一起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GLUT-4转移;不同强度运动以及运动时间对骨骼肌中PI3K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也和胰岛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物控制论原理出发分析了医用和运动训练专用电刺激仪的共性与个性特点,讨论了运动训练用电刺激仪的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并详尽介绍了脉冲刺激仪的主要技术关键。此外,对当前国内外各种用于运动训练的电刺激仪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作了扼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急性电刺激(acute electrical stimulation)C2C12成熟肌管细胞模型,结合使用相关信号激酶通路特异性抑制剂,探究急性电刺激所诱发的细胞内信号激酶对PGC-1α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旨在从细胞水平揭示肌肉收缩刺激调控PGC-1α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细胞,采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含小鼠PGC-1α启动子DNA全序列的质粒(p2533)及装载有能够与PGC-1α全长基因序列相结合GAL4DNA结合区域的p Bind载体,细胞在转染后分化5-6 d形成成熟肌管,5 Hz,10 V强度急性电刺激2 h后即刻收集各组细胞,进行总蛋白或双荧光素酶检测。抑制剂处理组分别采用40μM Compound C(CC,AMPK抑制剂)与10μM BIRB796(BIRB,p38抑制剂)处理细胞。结果与对照组(CON)相比,电刺激组(STIM)细胞PGC-1α启动子活性显著增高52%(P<0.05),PGC-1α辅激活转录活性显著增高35%(P<0.05),同时伴随PGC-1α蛋白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迁移的现象。此外,与CON组相比,STIM组细胞AMPK、p38信号激酶通路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分别采用AMPK、p38抑制剂处理后,其磷酸化水平显著受到抑制(P<0.01)。结论急性电刺激可诱导骨骼肌细胞PGC-1α转录水平以及翻译后蛋白水平活性上调,这一作用部分是通过AMPK或p38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肌电触发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对单极点脑电作100次逆叠加,得到受试者安静与疲劳状态下屈腕时的运动电位参数,以探讨运动电位与训练的关系。本文提示:运动电位的时程、幅值可作为评定训练程度和疲劳时的脑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发生于运动中突然变速、转向以及外来暴力等,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用于韧带轻微损伤的情况,若前交叉韧带完全或大部分断裂,则首选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作为前交叉韧带断裂治疗的金标准,其术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等。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康复干预时机十分重要,有效的术前康复干预可以及时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被动康复训练和主动康复训练,其中被动康复训练手段包括支具或辅助器具保护、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主动康复训练手段包括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本体感觉训练以及重返运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担忧等,但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短时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贯穿心理康复干预,对患者进行疏导,以缓解或消除患...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柔韧性及综合效果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刺激方法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对柔韧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及电刺激对柔韧性的影响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15名运动员进行了电刺激增长肌肉力量的观察与实验。看出: 在训练之后进行电刺激,肌肉力量增长25.6%,训练之前(非训练日)进行电刺激肌肉力量增长8.1%,对照组只增长6%。训练(疲劳)加电刺激的效果较好。在肌肉力量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弹跳、速度提高也较多,运动技术也有改进,相应的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我们观察的条件下看出:电刺激促使肌力增长的时间与仃止刺激后肌力消退的时间大体相等。多数受试运动员反映,经过电刺激后体力恢复较好。我们认为训练后进行电刺激,对局(?)肌肉来说是个大运动量训练,对整体来说又是个恢复手段。此法既是训练手段,也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象为同种健康青紫兰家兔,雌雄不拘,体重和月龄相近。应用经度电刺激方法使针刺组和对照组家兔股外侧肌做过度被动收缩运动,共4天,第1、2天每天进行3次,第3、4天每天进行2次,每两次之间间歇2h。每次刺激进行3h,其间,每刺激1h休息10min。空白组除不予电刺激外,其余处理均同针刺组和对照组,主要用来排除捆绑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及作为正常对照。采取模拟人体取穴的方法,毫针直刺约1厘米,小幅度提插(避免捻转)至针下沉紧,留针30min后出针,其间行针2次,于第4天电刺激运动  相似文献   

14.
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电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机制和电刺激技术系统与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关系的基本认识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2)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显著的增长;(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注重提高肌肉功能群的力量素质时,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电刺激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实现局部肌群的摹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国外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刺激技术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然而,国内一直没有竞技体育所需的电刺激训练仪器。研制我国自己的运动电刺激训练仪,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力量训练和肌肉恢复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该仪器经国家举重队、国家田径队等全国8省20多个单位的使用证明,它适用于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软组织损伤、体育健美等领域。该仪器刺激波形、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随意可调,可单、双路操作,有灯光、数字显示和安全保险装置。  相似文献   

16.
国外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刺激技术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然而,国内一直没有竞技体育所需的电刺激训练仪器。研制我国自己的运动电刺激训练仪,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力量训练和肌肉恢复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该仪器经国家举重队、国家田径队等全国8省20多个单位的使用证明,它适用于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软组织损伤、体育健美等领域。该仪器刺激波形、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随意可调,可单、双路操作,有灯光、数字显示和安全保险装置。  相似文献   

17.
IGFs对骨骼肌的作用及运动对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主要是IGF-I)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适应性肥大、微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的作用及运动对其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IGF-I不仅可以通过与特异性IGF受体结合,来调节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还可以通过局部调节蛋白质的代谢、刺激卫星细胞的增殖等方式来影响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促进微损伤修复。至于运动对血清IGF-I影响的结论还不一致,但比较肯定的是运动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IGF-I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失神经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CG)、被动运动组(PMG)、电刺激组(ESG)和被动运动 电刺激组(PMESG)5组,观察各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股骨弹性模量、极限强度、结构刚度、最大载荷、能量吸收均显著性降低(P<0.05),最大应变值显著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弹性模量、极限强度、结构刚度、最大载荷、能量吸收均显著性升高(P<0.05),最大应变值除被动运动组仅见降低趋势外(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大鼠失神经支配可引起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电刺激和被动运动治疗可减缓失神经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因此,被动运动和电刺激能有效预防失神经所致的废用性骨质疏松,二者联合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刺激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综述,并对电刺激将来在发展运动员肌力、消除疲劳、提高技术效益以及体育医疗和健美等方面,探索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已在运动实践中得到认同,其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逐步完善,训练方法也不断改进,本文以比较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传统高原训练、HiLo与HiHiLo三种高原训练方法的利弊以及在运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