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引领社会发展:全球网络化时代大学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网络化使大学从神圣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从象牙之塔走进社会。虽然全球网络化减弱了大学的基本职能,但大学的创新本质不仅没有改变,还得到了加强。在全球网络化时代,大学必须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扮演好科学知识创新者、创新人才培养者、新知识成果转化者和社会价值维护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后教学法理论为理论基础。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并发生转变,以适应大学英语改革趋势。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立体化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和新教学理念的自主践行者,是意义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和科研的自主发展者,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和教学改革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3.
大学班主任如何成为有效的心理辅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生班级心理辅导是大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大学学生班主任要想成为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者,需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做好向心理辅导者角色的转变、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大学学生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构建班级社会支持系统、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使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静华 《考试周刊》2008,(10):218-220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语言输入的理论为出发点,对外语教师在网络自主环境下从传统角色到新的角色的演变进行了探讨.传统意义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新的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是知识的筛选者,团队的协调者,学生活动的监控者和督促者,课堂活动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5.
教师个体性知识的建构需要教师从改变自身内部环境做起:一是养成知识生产者的角色意识,完成从服从者向创新者、从教书匠向研究者、从孤军奋战者向合作共享者的角色转换;二是主动学习外界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内在化和外在化,教育经验的社会化和个体化,实现外界知识向个体性知识的转变;三是培养反思能力,需要教师从多种视角并立足于实践进行反思以巩固个体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师个体性知识的建构需要教师从改变自身内部环境做起:一是养成知识生产者的角色意识,完成从服从者向创新者、从教书匠向研究者、从孤军奋战者向合作共享者的角色转换;二是主动学习外界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内在化和外在化,教育经验的社会化和个体化,实现外界知识向个体性知识的转变;三是培养反思能力,需要教师从多种视角并立足于实践进行反思以巩固个体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以基础教育课程创新为时代背景,反思指令型课程范式及其弊端,进而论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评价诸方面的一系列理念创新,要求全方位转变教师的职业角色,即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成为新课程的创新者、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成为新人格的塑造者、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8.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是培养数字化人才、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社会属性的培养者、海量知识资源的筛选者、加强德育工作的坚守者、发展思维能力的创新者,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心,语文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变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从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在"后方法"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语言知识传授者转为综合的文化交流者;从理论的应用者转为理论创新者;从权威的教学主导者转为平等的学习促进者。肩负课程改革重任,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注重实践反思,提高教研能力;主动加入团队,谋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社会学: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社会学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研究知识与社会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把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引入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探讨知识与大学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全新视角。依据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大学教师是知识人,是学者,是“知识的传播者”、“知识的组织者”、“知识的贡献者”和“知识的创造者”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建设的实施者,更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仍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够稳定、理论建设不够系统、职业定位不够明确、工作较为繁杂的一支队伍,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校本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从教学模式的执行变为教学智慧的创造,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的批判性分析,由管理转变为引导、合作、协助。在这种转变中,校本培训发挥着引导、加速、强化等一系列作用,它通过诊断、对策、计划、实施、反思等环节,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反思探究自身的行为,逐渐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是否实现伟大的复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本就在高等院校如何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对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如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资本的含义、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对国内外知识资本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知识资本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趋势。知识资本研究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加强对大学知识资本化活动的研究,更加深入地考察知识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的角色问题,并增加实证研究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有的关于大学定位主体的研究分析,大学定位是大学的自主定位。世界大学管理趋势、我国大学的实际以及大学校长自身优势与权力等均表明大学定位的主体实际上是以校长为主的大学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大学定位的主体,大学校长要从“职务校长”中解脱出来,走职业化的道路,要在大学定位过程中注重群体的力量,要具备相关的大学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university linkages occurs within the orbit of two major influenc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The presenc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builds great pressure towards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er of knowledge. The economic contraction of recent years is juxtaposed against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which demands that productive enterprises compete on a world wide scale. Universities are not exempt from this dynamic as they too are propelled toward a market orientation. This process leads to a series of conflicts within our universities which def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transformation.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se areas of development and conflict within the market university: 1) autonomy and collegiality, 2) the market and the university, 3) ideology, 4) glob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5) pluralism.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within market university and the change from social knowledge to market knowledge. The focus here includes: 1) the social context of knowledge, 2) science, research of knowledge, 3) knowledge as property, 4)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t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a new public policy for universities must be charted.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学术本性决定了大学的组织逻辑是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学术本位既是知识活动规律的内生性要求,也是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组织规则要求,它要求大学以实现学术价值作为根本价值导向,并建构起相应的理念、规则及制度体系,保障大学始终以追求知识进步为基本使命。但大学学术本位作为大学运行的自在法则,并不排斥一定的社会规范与合理的外来干预,也即符合学术本位根本要求的外在法则同样是大学有序运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