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著名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詹姆斯·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双重矛盾的必然产物,其解决的途径就是完成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社会化重组及生产条件的本身因素的重组,而生产条件的重组是一个社会化政治问题,是以资本内部,资本之间,资本与国家、国家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新陈代谢进行社会化管理为前提。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合理性,并且还将其与生态危机理论合二为一,并存于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二七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的学说,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在自己的许多著作中,一再地研究和论证了这一规律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跃进性,是必不可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版,第六六页)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经历了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三种所有制形式的交错并存,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研究这一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对于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五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和主体 1、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模式、垄断竞争模式和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1)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可以分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2)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存在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其特征是: 第—,企业数量众多,任何企业都不处于垄断地位;第二,在经济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单个资本家企业主;第三,商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第四,资本劳动自由流动,利润率有平均化趋势;第五,自发起作用的市场机制,是生产和流通的主要调节者;第六,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的“分析题”中 ,提到“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一些企业实行股份制 ,使工人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已掌握了一部分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资本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人们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迷惑甚至偏差 ,因此难免会产生对工人持股现象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如认为“股权是所有权的凭证 ,工人持股后就有权参与企业决策管理 ,在企业中行使部分当家作主权利”、“工人处境会比以前更有好转”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与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或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又引起它们之间实力的消长变化。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或“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全球公司”是指活动范围多于一个国家的企业组织,即在两国或更多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垄断企业。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产物。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和渗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辉 《教学与研究》2002,1(7):38-43
福利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全球化与福利国家制度要求的矛盾与冲突 ,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生产、资本、商品以及劳动的全球流动弱化了政府社会调控的能力、侵蚀了国家的税源。全球化改变了福利国家制度的政治和社会基础。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资本的全球扩张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向全球扩展 ,从而带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之一。“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与垄断统治的不断加强,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资本输出呈现了新的格局。这种新格局的出现,给世界经济特别是给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0.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所论证的。列宁依据这一规律得出了无产阶级可以在帝国主义阵线最薄弱的一环突破而取得革命胜利的科学结论,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学说。列宁对于这一规律的论证以及由此得出的科学结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列宁的这一光辉思想照耀下,大大推进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具有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商品经济在社会经  相似文献   

11.
从1945年第二次大战后到目前为止的四十年中,北美、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平衡向均衡化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对这一新的世界历史现象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政治因素的作用和国际条件的影响,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它们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和由此引起的各国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这是列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战后迄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45—1975年是从美国独霸到以美国为主体的美、日、欧三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时期。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压倒优势的地位。但从50年代开始,日本和西欧国家迅速崛起。特别是日本,增长更为迅速。在1953—1973年期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9.8%,比美国的3.5%要快两倍左右,比联邦德国和法国则快一倍左右。到60年代后期,日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本主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产物。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是国家资本的发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资本恶性膨胀,牢牢控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几乎与洋务运动的兴起同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也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由此诞生。在以后近百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数度得到发展,但长期受到外国资本、本国的国家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制。和近代企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同步,两大近代阶级也相继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列宁创立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或者甚至少数国家中首先胜利的学说(以下简称为“一国首先胜利”学说)的依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这种说法颇为流行,为一般人所接受。此说的理由是:列宁是在《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一文中首次提出“一国首先胜利”学说的,其根据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使得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从而使“一国首先胜利”  相似文献   

15.
任何国家和政治社会都处在一定的制度中,任何社会的政治变迁也是社会制度的变迁。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的考察,试图解释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失败的制度性原因。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西方不同,中国是国家强社会弱。在近代中国由于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民间资本不能很好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由此社会自发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变迁是不可能的;而国家权力对社会控制力的弱化对于国家权力强行推进资本主义制度变迁也是不可行的,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迈向资本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不平衡作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已被各国和人们普遍接受。而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却是各国和人们在主观上不愿意看到和在客观上不愿意接受的。当今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全球化,在社会阶层方面主要表现为:资本拥有者与劳力拥有者发展不平衡加剧;知识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发展不平衡加剧;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发展不平衡加剧。一、资本拥有者与劳力拥有者的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也是生产经营资本全球化的过程。跨国的国际投资经营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动力。资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本主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产物。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是国家资本的发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资本恶性膨胀,牢牢控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几乎与洋务运动的兴起同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也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由此诞生。在以后近百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数度得到发展,但长期受到外国资本、本国的国家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制。和近代企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同步,两大近代阶级也相继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是列宁对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而作出来的。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把列宁这个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发现了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道路。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列宁和毛泽东同志这些理论,对于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积聚,生产积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引起垄断。但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灭竞争,而是驾凌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①本文拟就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结合如何加剧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 资本主义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 在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中,自由竞争还占着统治地位。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证明,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积聚,并且预见到,生产积聚的发展必然会  相似文献   

20.
《窃听风云3》是一部极具现实关怀和现代性内涵的电影作品,它通过展示城市化过程中对于空间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图绘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如何将空间纳入生产环节,以及资本逻辑主导的"空间的生产"——资本主义对乡土社会的空间规划与改造——所带来的冲击和异化。在资本驱使下展开的对农业文明和乡土社会的弑父现代性,一方面体现为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逐渐疏离和异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资本主义导致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伦理道德的陨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