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自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掀起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三次热潮.在这些节目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火爆.《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击败其他卫视同类的相亲节目以及其他收视冠军节目,成为新的收视率“黑马”.  相似文献   

2.
吴沙沙 《新闻世界》2011,(10):102-103
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正式开播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接触媒介的"使用与满足"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发现该节目除满足了受众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初衷——获得消遣娱乐外,还满足了受众诸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如获得新知、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等。但是《非诚勿扰》节目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受众这些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万小谈 《青年记者》2012,(32):66-67
《非诚勿扰》节目自2010年在江苏卫视开播以来,一度包揽当年前23周中15次全国卫视周收视总冠军,2010年6月6日,以4.53%的收视率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创5年来省级卫视电视收视率最高值。①改版之后,《非诚勿扰》摈弃了节目中媚俗、拜金、炫富等不良导向,彰显服务和引导功能,明显呈现出向主流价值观靠拢的态势,风格基调以温情、理性、关爱为主。本文用美学的视角,探究《非诚勿扰》形式与内涵中的审美与审丑。  相似文献   

4.
乔智慧 《今传媒》2011,(7):90-91
2011年3月18日,2010年度"中国电视榜"榜单揭晓,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捧得2010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殊荣。《非诚勿扰》缘何成为婚恋交友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从全覆盖的网络、热议的话题、巧妙的悬念、穿插的冲突、精彩的笑点和持续性互动六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人们对《非诚勿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希望能够对相亲交友类节目今后的策划与营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于仰飞 《今传媒》2011,19(1):75-76
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节目到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格外引人关注,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前列,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本文试图解析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以及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江苏卫视从社会价值层面提炼出了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新品牌定位。1月15日,江苏卫视推出新派婚恋交友栏目《非诚勿扰》,栏目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据索福瑞34城市快速监测,《非诚勿扰》截止到4月18日最高收视已经达到3.82,节目牢牢占据全国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节目的火爆状态已经引起来自业内和业外人士的广泛关注。3月31日,江苏卫视携手本刊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非诚勿扰》栏目高端研讨会,就栏目的社会背景、存在价值、生产制作、审美取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个案约请与会的五位专家和江苏卫视一线操作者分别撰文并集结发表,希冀就《非诚勿扰》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以及所引领的婚恋交友节目风潮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玫瑰有约》舞动着“玫瑰”大旗,每周一次演绎着浪漫的情调,给予人们无限的宽慰与瞳憬。10年后,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的相继开播,新一轮荧屏婚恋交友大战在2010年初春悄然拉开。这一轮交友节目因应了当下社会“剩男剩女”的热点现象,直接被冠之以“相亲”节目之名,凸显其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起,《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代表,在我国内地电视荧屏上活跃。两档节目虽形式相似,但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运用策略,尤其是作为节目的中心,两位主持人在语言上的独特风格,主持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规律和语言表达特点,使两档节目有着不同的表现模式和传播效果,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4日湖南卫视一档全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热播荧屏,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打造的《非诚勿扰》首播,拉开了相亲类节目的收视大战。沉默了很多年的相亲类节目再战荧屏,  相似文献   

10.
邓涛 《新闻爱好者》2011,(11):28-29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11.
蔡崇达  小艺 《新闻天地》2011,(2):40-41,32
20岁女孩闫凤姣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爆红,随即被曝光了一批尺度激烈的“艳照”,从此销声匿迹。时隔几个月,闫凤姣终于愿意面对媒体,讲自己的故事。或许,这是2010年最离奇的真人秀。>>>“我能像没事一样地和妈妈笑吗?”那个下午本来一切都很好。闫凤姣尝试登录了一下她在《非诚勿扰》节目上公布的邮箱,“吓死人了,一开始一天几千封,到最后邮件根本打不开了”。  相似文献   

12.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12,(14):63-64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酝酿已久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收视率很快便超过了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25日开播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荣登国内婚恋交友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13.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旨在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因其独特的创意、精心的策划、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全国卫视节目的收视冠军。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截至2010年6月6日,共播出34期节目,共取得30多次同时段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当时间跨入2010年,电视婚恋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的突然火爆证明,中国味儿的交友速配节目不仅“复活”,而且大火特火。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到底这类节目的目的是“真诚速配”还是“娱乐大众”?  相似文献   

15.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6.
《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为广大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一经推出便引发了收视狂潮。2010年3月14日收视率高达2.61%,比同时段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1.76%高出了0.85个百分点,并迅速晋升为全国省级卫视第...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电视相亲节目以王者姿态重归荧屏,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其中,《非诚勿扰》成为了相亲节目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吸人眼球的一个。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的透视,对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进行一个系统梳理,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社宁 《新闻窗》2010,(6):59-60
江苏卫视推出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在2010年创造了中国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奇迹。随着《非诚勿扰》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外界的批评之声也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相亲节目的火爆由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点燃,随着诸多问题的浮现,这档栏目一直备受争议。本文提出了《非诚勿扰》高收视率下引发的几个典型问题,从媒体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卫视的电视交友栏目《非诚勿扰》,在经历了2010年的整顿风波之后,不仅没有淡出观众的视野,反而因其在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调整在同类节目中更加引人关注。作为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开拓自身的文化意义,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并有效引导电视观众,从而找到了该节目真正的立足之本。本文试图从人文关怀、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的关系以及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几个方面分析《非诚勿扰》栏目的文化内涵,从而解释其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