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传媒业而言,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更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大数据不仅对传媒业生产模式、业务流程和盈利模式形成了冲击,也为传媒业转型提供了机遇。传媒业应充分掌握大数据资源积累、分析及处理能力,推动采编方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的全面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视觉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开辟了信息用户阅读的多元文化,同时也拓宽了图书馆关注用户阅读现状,引领生活方式的知识服务外延。在服务转型过程中,3G技术与Mobile2.0在图书馆的运用,图书馆云服务,多Agent信息集成和中间件信息集成服务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与网络出版和信息服务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高我国出版传媒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传播学科的建设,特举办2003电子与网络出版发展及学术研讨会。届时,会议将从产业、社会、技术和法规管理的角度对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传播进行广泛的产业探讨和学术交流,同时将邀请著名专家和学者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录用的论文将以图书、光盘、网络或者期刊形式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4.
余冰 《新闻实践》2013,(11):36-37
核心阅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基于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和交流平台的新型传媒渠道和信息交互平台不断发展与深入运用,为适应时代潮流,传统的传媒业团队管理也面临着从一般的实体团队工作方式向虚拟协作方式转型,如何强加对虚拟协作团队的管理成为目前传媒业管理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虚拟协作团队概况、特点及相应激励机制的系列研究,为传媒业团队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Web2.0与网络编辑的用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与新的应用手段深刻改变着网络媒体形态.正在推动传媒业日益走向信息服务业。在web1.0与web2.0相融合的网络媒体中,网络编辑不仅是网站内容建设者,还是用户自生产内容的管理者、服务者,工作内容都属于网络信息服务,树立用户观念与服务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顾筑胜 《新闻窗》2012,(5):87-87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传媒业进入“内容为王、网络为霸、终端为重、技术为先、受众为主”时代。只利『喷砬趋势,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传播手段和各类新兴终端,积极仓蜊艮酋手段,提升报道时效和整体质量,推出适应市场和受众需求的优质产品,才能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不断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8.
熊忠辉 《视听界》2013,(4):28-31
今天谈论传媒业,我们已经很难把报业、广播电视业、视频业、互联网信息传播业截然分开。在历史巨手的挑拨和推动下,这些新事物背后的数字、网络和通信技术作为纽带,把一切可能的信息传播业态都引领到屏幕这个可视化终端以及消费者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令人着迷而又迷惑的,不仅是技术应用带来的自主性、便捷性,更因其催生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控制的个性化、公民化的媒介文化。技术和  相似文献   

9.
李岚 《声屏世界》2016,(7):41-42
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要以技术驱动为突破来实现质变与超越。实现"四多"即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呈现,配合传统的传播服务模式向全业务服务模式转型。内容和产品的生产技术就是我们科技创新的核心,在核心的带动下,我们才能进一步实现传播渠道、智慧广电大生态的格局建设。  相似文献   

10.
巢立明 《传媒》2015,(20):78-80
在大数据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服务的崛起促使人类社会的数据信息种类和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累积性的基础性优势资源,包括法制媒体在内的传媒业要想成功转型,必须树立起"数据为王"的观念;未来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数据为法制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能否在运营中依托大数据的规模效应实现法制新闻的数据化传播、受众信息的数据化管理和精准营销,已然成为法制媒体实现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李凤萍 《新闻大学》2020,(3):107-116,121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运用和渗透重构了传媒产业的边界和生态,驱动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这一背景下,该文从价值平台网络探讨了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传媒组织通过纵向集成形成智能定制平台、智能生产平台和智能分发平台;通过横向集成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四个平台共同以用户的场景需求为导向,依托数据的智能交互和场景连接形成价值平台网络,从而实现连接型的价值创造流程再造和传媒业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是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在政策保障、技术应用、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方面的积累,为公共图书馆"十四五"时期的转型提供了基础。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可以从顶层设计、资源集成建设、服务重构等多个维度来推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媒业正处于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成功实施转型必须找准方向,认清发展趋势。笔者通过深入剖析传媒业发展现状,提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传媒业市场增速趋缓但仍有很大潜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影响;传媒业和其他产业融合成"大信息服务业";信息智能匹配为未来转型方向;广告将和营销业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末至今,由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众传媒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新兴媒体发展迅猛。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探讨传媒业的运作规律和未来,应以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媒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上世纪末至今,由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众传媒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新兴媒体发展迅猛。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探讨传媒业的运作规律和未来,应以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媒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意味着媒介生态的深刻变革,带来的是传媒业随之而进行的多维转变.黑龙江广电业正面临网络整改资金缺口大、体制机制不健全、业务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欠佳、内容市场活力不足和用户老龄化等问题,迫切需要在技术、体制、业务和服务方面实现创新转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加强内容优势和“拥抱”互联网等途径,加快推进多合作、多渠道和多业务的战略转型,并通过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保障黑龙江省现代传媒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燕慧 《兰台世界》2005,(5):56-57
档案信息服务是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为主体,把文字、图纸、声像等信息存贮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等方式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它是以档案文献信息的开发为主导的信息实践活动,是以信息需求为导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生产为核心,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使信息有序化,并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广电部门应提升全媒体服务能力. 首先,要对广电网络信息传输服务技术进行创新性融合, 通过构建完善的广播电视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广电部门的整体服务能力. 例如,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可以基于既有的有线、无线和卫星网络体系,构建新型的信息互通一体化广播电视体系,并利用互联网、4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广播电视业务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其次,要将新型的广电网络终端技术融合进来, 逐步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终端的标准化、 智能化,并最终实现智能电视终端技术开发的产业化,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终端智能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最终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传媒业积累信息处理能力,形成了比较优势。在信息过载时代,社会产生了对信息、数据加工分析的需求,如大数据分析。本文探讨了传媒业能否利用这种比较优势,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重新定位信息服务价值,以信息智能化处理实现就近转型,扩大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9.
当下,传媒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正在发生裂变和转型。传统的传媒业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传媒业正在经历一场转型。本文从传媒业的市场增速、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传媒业和其他产业大融合、信息智能的未来转型、广告业和营销业高度结合、管制将进一步放松、整合将大范围开展、基于隐私的封闭将让位于基于信任的透明八个方面,对传媒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开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构建集群网络组织信息联盟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协同创新作为实现转型的通道,应当通过构筑组织网络情报系统、实施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构建信息资源研究开发框架以及建立新型的信息保障机制加以具体实现,具体表现为建立集群网络组织信息联盟;并探讨了实施构建集群网络组织联盟推动图书馆信息组织与服务工作转型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