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意识的淡薄是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重要性,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和方法,并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研究提出见解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胡召玮 《考试周刊》2010,(57):119-119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下面我谈谈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葛文勤 《文教资料》2011,(32):125-126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降低了学科育人的成效,这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作者从中国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成因出发,分析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问题,在政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吴少干 《考试周刊》2010,(57):57-58
学生有问题意识,能"问倒老师"固然可喜,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能提出多少问题,而应关注于提出一些"怎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7.5"事件中极少数学生上街参与示威游行暴露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是这些问题当中的关键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是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强化大学生"三个意识"教育,做到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教师常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很少涉及到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生常不去感受提出问题,不会深入思考,这有背于"创造始于问题"的事实。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得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罗志琴 《广西教育》2012,(14):18-18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问题意识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最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汪爱华 《考试周刊》2012,(18):136-137
在初中新课改的形势下,随着创新教育的提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如何以"问题教学法"践行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三环"、"六步"问题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林明珠 《成才之路》2010,(18):28-2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事实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2)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3)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4.
卢成忠 《考试周刊》2010,(34):183-18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做到以下几点:创新评价机制,使学生"敢问"、"愿问",激发问题意识;创设问题该情境,使学生"想问"、"爱问",培养问题意识;引导问题探究,使学生"善问"、"会问",强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民族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渐淡薄成为民族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问题意识"的内涵着手,在分析造成"问题意识"淡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民族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每个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及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林丽娇 《文教资料》2013,(1):170-17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提高综合历史素养。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从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历史教育价值观、吃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何梅生 《学子》2012,(2):44-45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开放的、积极的、主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本文尝试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诱疑——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做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升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也融入了新课程理念的血液。近年来黔西南州中考的改革,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合为"文科综合"卷,并实行"开卷"考试,其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不计入中考总分,使得很多学校老师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更欠缺。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