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稗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注重让学牛经历从生活到数学,从数学到生活的认识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课常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渐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践生活教学能够通过生活化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首先分析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然后探究其具体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具备较好的数学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通过对教材和新课标理念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来使每一堂课都高效地完成,通过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内容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小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一、精心设计新课导语,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5.
刘青艳 《成才之路》2012,(21):34-3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体会,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最后做到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7.
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营造数学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从培智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栾红 《辅导员》2009,(3):47-47
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目标,应用此法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特点有着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内质联系,教师要转变教学认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0.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邓军湘 《教书育人》2011,(16):35-36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其实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探索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中的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关注学生成长。数学对话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了数学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后,从营造对话氛围、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激励评价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何甲兵 《天津教育》2022,(13):80-82
<正>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用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推动小学生科学有效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数学综合素质。从教学实际来看,数学教学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引入大量的生活元素,从多个角度了解数学,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教学成果,让师生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数学作业体现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学以致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数学,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探索,学会应用,学习数学,注重对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紧密联系生活为手段,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数学的学习对于促进小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数学呢?我认为可以紧扣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立足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带动学生热情;运用教学工具,启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知识,还需要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具有很多特点,比如灵活性,直觉性,发散性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方向,结合本人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