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光明 《湖南教育》2014,(12):27-28
株洲市攸县二中是一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2014年高考,这所学校的彭宇熙同学以696分(卷面分)的高分获得株洲市理科最高分,该分数位居湖南省第四。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因为一提到农村普通高级中学,生源、设备、师资等,都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从学校提出的口号“起点偏低何所惧,心若在,梦就在”,我们更加能够看得出这所学校的生源情况。那么,彭宇熙同学的成绩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综合对彭宇熙同学本人、家长、老师、同学和领导的访谈,通过查看他的作业和试卷等,我认为,彭宇熙同学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本质的东西是自主学习--虽然肯定还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即增强学习自主性.通过研究如何培养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学的本领。基于"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其根本出发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体现出来的生命律动,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  相似文献   

5.
<正>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里的教育,教育者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为了将来"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论断在实施新课  相似文献   

7.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八十九岁高龄的老教育家叶圣陶说的一句至理名言。今年八月六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举行茶话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九位民进中小学教师会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同大家见了面,发表了亲切的谈话。他说:刚才有位同志谈到我说过的一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准确一点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不是说不教就是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以至考上研究生,是否从此就学完了呢?不是。学习是没有一天能够毕业的,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我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学能力。一个人如学到某~阶段就说我毕业了,不再学习了,那就会停止不前,就要落后。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灌输式教学逐渐被"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提升。受中考、高考等传统评价方式的制约,以外在驱动、简单记忆、重复描述、机械训练等为主要形式的浅层学习的弊端并没有得到根本变革。针对这一情况,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思想与当代深度学习理论有机结合,使传统的本土教育思想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而发展,立足"自主"和"深度",让"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力等,是当下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所追求的东西,现在也更为教师们所重视。在平时的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力求在教师的帮助指导("扶")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放"),最终使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能够形成并不断发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本文阐述了构建“自主探索学习”式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我认为唯有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学习的习惯,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自己学习的习惯呢?我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编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新颖,给初中语文教学送来了福音.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负担,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上来一场“革命”,改革传统的“注入式”的单一授课法,代之以“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种种不同的教法,如导读式、组合式、提纲式、一次多篇式、短文开路式、以练带讲式等等。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千条江河归大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不教”的崇高教学境界呢?我作了以下的点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不仅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启示我们思考教学的策略,即如何"教"才能实现"不教"的目标呢?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结合教学案例和反思,旨在阐释语文教学中"教"的策略,以期与同行们一起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14.
鲁兵 《中国教育学刊》2012,(1):56-58,75
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研究者应抓住教育的本质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编排的知识体系等,总结归纳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从课堂存在的症结入手开展实践性研究,总结出以"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法为切入点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所谓"一讲三化",即讲解策略、强化策略、内化策略、活化策略。讲解是感知,强化是训练,内化是吸收,活化是迁移。  相似文献   

15.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流行,导致不少人将“不教”作为理想教学的特征并努力追求。叶圣陶先生倡导“不教之教”,意味着能让学生获得发展的“不教”,需要以特定的“教”为前提。教师需要通过“教”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依靠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为“不教”赢得空间。教师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应试”与“育人”统一到一起,带领学生既积极、主动地追求考试分数,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当核心知识被教到了位,其他内容即使“不教”,学生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喻明华 《中国教师》2008,(12):42-43
<正>在课堂教学上,应试教育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不是学生,即教学程序由教师主观设计,教师讲授时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注重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增强,就会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学生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用"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追求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老师授课形成了猜题、教解题技巧、讲类比习题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对题型、套解法、多做题的模式,结果“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变学生被动的学,改为学生主动的学.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刘向权 《教育文汇》2012,(11):37-37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七十年代末,叶老针对当时老师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一听一讲之事"的看法,又提出必须矫正"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申"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笔者觉得,叶老这一观点仍然有它鲜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与不教是两个相反概念。按照哲学观点分析,教与不教又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为实现“教”向“不教”的转化,首要的条件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应该把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理论又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他就会找到自己的道路”。一个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订得再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毕业以后,在实际工作中一定遇到不少新的甚至连老师也没有碰到过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课堂一种是教师千方百计地教知识,另一种是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不仅完成了课时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学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