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聊斋志异》中存在着不少残忍狠毒的悍妇形象,本文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概述了悍妇的行为表现,多角度论证了悍妇妒妻的形成与社会制度,作者个人的意识形态,男性本身的品质之间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情爱观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大胆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揭示了“以情反理”与“以理渗情”相互交织的矛盾与困惑,这在其作《聊斋志异》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1640-1715)用尽毕生心血创作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作的每个阶段,以至于创作每一篇作品时,具体的心态感受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人的内心又是最为深邃复杂的。所以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创作心态,本文从蒲松龄的生平经历人手进行研究,将导致他心态变化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并根据生平经历推断出《聊斋志异》创作时期的主导心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蒲松龄的具体创作心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悍妇形象,她们一反传统社会中"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成为"丑"和"恶"的化身.这中间不乏现实因素,亦可视为男权制度下女子所进行的另类反抗.但是,从蒲氏对悍妇的变形描写中可看出其思想上的男权主义观念.他对笔下的悍妇们实行了批判与"挽救"的政策,体现出对夫权制度的崇尚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在坎坷的人生境遇下发愤著述,写下了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聊斋志异》。可以说他的情感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作心态都寄托在了《聊斋志异》当中。  相似文献   

6.
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蒲松龄,他的思维模式、道德标准仍未能超出传统伦理思想的范畴。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为数不少的"贤妻良母"形象。解读这类形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十七世纪女性的真实风貌,更能由此了解蒲松龄在塑造现实女性时所袒露出的男权意识的伦理理想。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与蒲松龄的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善持家、有主见、能牺牲、生存能力过于男子。这些神异迷人的女生形象直接来源于蒲氏的理想和他对女性的关怀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家庭伦理的限制,强调女人的女儿性而非妻性、母性。蒲氏将所有的美、年轻、自由,甚至自己的幽默、诗情都集中在女子身上,留给男子的只有痴迷。另外,他所喜爱的志怪传奇小说、他对知已的渴望,也促进了之些女性形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有关悍妇妒妻的篇章,不仅是蒲松龄封建正统意识、男权思想的流露,也是封建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反映。悍妇妒妻的存在,源于不合理不道德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是渴望平等不甘雌伏的有个性的女性不自觉的反抗。理想的婚姻生活呼唤真挚平等自然的两性关系,不以悍势压人,更无需以媚态悦人。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人或鬼,或神或妖,大都鲜活靓丽,风情万种。她们或为贤妻良母,或为悍妇妒妇,或为红颜知己。从蒲松龄对她们的不同情感倾向和态度中可以透视出蒲松龄既否定片面的贞操观又不反对寡妇守节;既否定父母之命又不反对媒妁之言;既提倡妾为君贞,君为妻义又不反对一夫多妻;既尊重女性又不仇视无辜女性的婚恋观。这是一种在继承了传统婚恋观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0.
叙事视角是叙事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蒲松龄《聊斋志异》绝大多数篇章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统揽全文,但使叙事艺术呈现出异样光彩的却是限知视角的熟练运用以及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巧妙结合。《聊斋志异》叙事视角艺术的高度纯熟表现了其叙事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马介甫》中的尹氏历来被认为是奇悍无比的妇人而被大加批判,支持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男权主义的视角,即以男性为中心来考量尹氏的言行.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观之,我们可以发现尹氏之“悍”背后的积极意义,作为女性的代言人虽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文言短篇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到宋元已一蹶不振。然而进入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异峰突起,取得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从科场失意的经历、不同凡俗的才华、孤介峭直的性格三个方面探讨了蒲松龄这一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我国的蒲松龄、曹雪芹,这些文学巨匠曾塑造出一系列悍妇形象。悍妇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和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出现,体现出各自的特征和社会、文化内涵。作家主观上赋予悍妇以贬责色彩,但悍妇形象客观上却表现了妇女对男权中心社会某些价值观念的反抗。  相似文献   

14.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梦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5.
梦幻般的情爱天地以及这天地中独具风采的奇幻女性是《聊斋志异》最大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化心理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化的重压,生活的艰难,环境的刺激,时代思潮的变动在作心灵中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些奇幻女性形象中,融注了作的生态度、价值观念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知人论文,是研究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蒲松龄接受佛教思想,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反映在《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的理论。虽然同受佛教影响,蒲松龄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之说,劝导善行,惩诫邪恶,以期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观命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博。童年时代,蒲松龄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没钱供孩子上学,蒲槃只好自己教孩子读书,三子蒲松龄是其中最聪颖的一个。19岁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深受当时淄川知县费祎祉和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的赏识。但以后的数10年中,蒲松龄再也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过什么功名,直到71岁时才当上了一个安慰性质的“岁进士”。由于屡试不第,生活困窘,蒲松龄不得已离开故乡,到江苏宝应去做知县孙蕙的幕宾(私人顾问)。但是,蒲松龄仍然怀念北方家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压迫、受歧视的地位,而诞生于封建社会晚期的《聊斋志异》中却描绘了大量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自主、独立、不屈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失意痛苦中的“孤愤”之作,其作品除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外,还以如下情节反映了蒲松龄消除内心痛苦、维持心理平衡的努力:即反复出现鬼狐花妖所化女性青睐于落魄男性,并大大改变了男性处境。蒲松龄主要选择了女性作为虚幻世界的拯救力量,这与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存在本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