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入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人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动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置之不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缺乏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不仅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而且还是认识活动的源泉,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它既是接受知识的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信念的重要因素。学校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生成的内心体验,它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能够决定人对事物或行为的态度。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富有情感,且情感往往胜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道德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富于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如果只有认识而没有情感,认识就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只有在有了明确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伴随人们的道德认识而产生,另—方面是人们将自己的行为与一定的道德准则相比较,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自尊感、友谊感、责任质、爱国主义情感等都是道德情感的具体形式。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并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必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产生由知到行的内部动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促使由知到行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7.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必须让学生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的情境中,让其自然地接受教育,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一种动力,能推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完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悟道明理以理育情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一般是通过教材中一些浅近的正面事例,由教师讲述获得的。这样的教法往…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对于一个孩子的品德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善于拨动队员们心灵上的感情之弦,激发他们的热情。如果一个孩子只教给他一些道德知识,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绪体验,没有相应的道德情感,那么这样的道德认识,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大量事实表明,只有使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相结合,并且两者发生共鸣时,才能产生坚定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有认识才有情感,情感随着认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还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它激发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正象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教学过程,情感因素之重要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情感不仅具有直接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它还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转换系统。情感倾向常以某种心境的形式,加强或抑制着认识的强度和效率。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启动、定向、维持、调节、强化的功能,它既是接受知识的能量和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的转换器和催化剂,是实现知——信——行转化的必经的中介环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情感教学。那么,如何来付诸实施呢?  相似文献   

12.
贾书建 《班主任》2011,(5):48-49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够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效率起到驱动、调节的  相似文献   

13.
谈情感教育     
潘玲 《教育艺术》2004,(12):41-4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对情感起调节控制作用。例如,美好的事物使人羡慕;丑恶的现象令人厌恶,等等。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中,凡与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情感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准则、规范和行为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品德中的基础性结构,离开道德认识,品德的其他问题无从谈起;道德情感是指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他可以对道德行为产生激励和助长作用,也可以使道德行为受到阻抑或妨碍;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是人的意志过程或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一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他们四者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态度,道德行为就会缺乏动力;失去道德意志,就无法调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知与行也难以取得一致;离开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就无从表现:  相似文献   

15.
情感在个体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催化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情感在一个人品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其国 《考试周刊》2008,(48):108-10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和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的驱动,一切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基于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教学,试谈培养中学生道德情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娴 《考试周刊》2012,(19):29-30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识到,道德情感包含有认识(理)和情绪(情)两个因素,只有认识的而没有情绪的因素,或者只有情绪的而没有认识的因素.都不能构成某种真正的道德情感内涵。“情理合一”的情感形式,已构成我国特有的道德情感的价值内涵.它是传统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现代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姚敏 《新疆教育》2012,(4):41-41
“情”,人皆有之,情感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听课是心旷神怡,还是愁眉不展,教师都应了如指掌。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但需要有利于教学的健康情感,也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有效地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