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春话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描述的是喜气洋洋的春节景象。在诗中,除了有新春习见的爆竹、春风、桃符外,还有大家都很陌生的"屠苏"。"屠苏"是什么?在新年到来的喜庆日子里有什么重要意义? 原来,屠苏是一种药酒。自古以来,药酒就是中药方剂的一部分。酒本身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能促进人体肠胃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中医认为酒性热,走而不守,有调和气血、贯通脉络的功效,故赞其为"百药之长"。把中药浸入酒中,有效成分借助酒的宣行之力,饮用后更能被迅…  相似文献   

2.
迎春灯谜     
①解闷散心〔打字一〕②月落乌啼〔打字一〕③十分即一寸〔打字一〕④喜上眉梢〔打字一〕⑤外来语〔打成语一〕⑥水中捞月〔打成语一〕⑦凿壁偷光〔打《三国》人名一〕⑧金玉湖中结良缘〔打台湾景点一〕⑨煎饼不在店里做〔打上海景观一〕輥社稷安定〔打国名一〕輥沪产元宵〔打五言唐句一〕(卷帘格)輥一枝红杏出墙来〔打《红楼梦》人物名一〕輥历史测验〔打学科名一〕  相似文献   

3.
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如梢①铜,聚铜入炉,大精②扇之,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③器,铜既梢矣,随模铸器,一冶 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者也。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注释〕 ①销:熔化。②翰:古代皮制的鼓风器。③铸:浇 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铜既销矣一冶即成 2.翻译句子。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译文: 3.文中阐明了读书和作文之间什么样的关系?说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 高大,凌③忽④长者,轻慢⑤同…  相似文献   

4.
美文采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曹丕《秋胡行·泛泛绿池》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③。宿昔秉良弓④,矢何参差⑤。控弦破左的⑥,右发摧月支⑦。仰手接飞猱⑧,俯身散马蹄⑨。———曹植《白马篇》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地名,现在的河北、山西和陕西三省交界的地方。③〔垂〕同“陲”,边塞。④〔宿昔〕“夙夕”,早晨、晚上。⑤〔矢〕用木做箭杆的箭。〔参差〕不齐的样子。⑥〔控弦〕…  相似文献   

5.
初三册基本篇目教学卡片安徽莫家泉《中国石拱桥》一、内容要点:①总说特征②概点两桥③说赵州桥④说卢沟桥⑤交代原因③建桥成果二、事物特征:1.石拱桥总体特征:①形式优美②结构坚固③姿态雄伟④历史悠久2.古代赵州桥特点:①古老③雄伟③最长④创新⑤弧形③匀称...  相似文献   

6.
美文采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①佳,飞鸟相与还②。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③。———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④,冬岭秀寒松⑤。———顾恺之《神情诗》昏旦⑥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⑦。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⑧,云霞收夕霏⑨。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⑩。——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注释:①〔日夕〕傍晚。②〔相与还〕结伴归来。③〔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中含有真意,可以意会,但不能也无需用语言表达出来。④〔扬〕照。⑤〔秀〕青翠。⑥〔昏旦〕早…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8.
呈寇公     
一曲清歌一束缓②,美声J沁自意嫌轻③。不知织女蟹窗下④,’ 几度抛梭织得成⑤! 〔注释〕①呈,献给。寇公,指北宋时的宰相寇准。②一束,一捆,一匹。绞,一种丝织品。③犹自,还是。④织女,织绸女工。萤窗,光线象萤火那样微弱的小窗口。⑤几度,多少次。抛梭,纺织机上抛过来抛过去的梭子。 〔说明〕茜(qian)桃(1010年前后),寇准的侍妾。寇准生活极其豪华奢侈,常在宴会上叫歌女唱歌,唱完一曲,赏给绞子一匹。作者写下这首诗,对他进行讽刺。呈寇公@茜桃~~  相似文献   

9.
元日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疃疃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悬挂于大门两侧的分别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  相似文献   

10.
美文采撷嘉①谷不夏熟,大器当晚成。徐生异凡鸟,安得非时鸣。汲汲有所为,驱驱本无情。懿②哉苍梧凤,终见排云征。——欧阳詹《徐十八晦落第》岱宗③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④入归鸟。会当⑤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伍乔《庐山书堂送祝秀才还乡》读书与磨剑,旦夕⑥但忘寝。倘若功名立,哪愁变化迟。——李中《勉同志》注释:①〔嘉〕美好。②〔懿〕美好。③〔岱宗〕泰山。④〔眦〕眼眶。⑤〔会当〕一定要。⑥〔旦夕〕早晨和晚上。朋友,如果你想成功,请时刻…  相似文献   

11.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逢雷宿芙蓉山主人①张长卿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辛山,在今安徽宣城。②闲,悠闲. 〔说明〕选首诗写诗人独自游山时的情趣。前两句从众鸟飞尽,孤云悠用独去来衬托独坐,后两句用拟人手法,把山人格化,说只有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戏为六绝句(选一首)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①, 轻薄为文晒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③。 〔注释〕①王杨卢骆,指初唐时期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当时体,指他们所写的诗文是当时自成一格的。②晒(sh己n),微笑,这里是讥笑的意思。这…  相似文献   

12.
浣溪沙①——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仍设松黄汤,作此阕。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罗袜空飞洛浦尘②,锦袍不见谪仙人③,携壶藉草亦天真④玉粉轻黄千岁蕊⑤,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到达贬所惠州后,与好友侯晋叔、谭汲同游大云寺时所作。《归善县志》:“大云寺在邑治西八十里。”②此句写喝酒的神态:微醉身轻,步履轻浮。罗袜:丝袜。洛浦尘:暗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句。  相似文献   

13.
〔原文〕余尝①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②,心眼既不专一③,却漫浪④诵读,决⑤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⑥。心既⑦到矣,眼、口岂⑧能不到乎?(选自朱熹《训古学斋规》)〔注释〕①尝:曾经。②子:子通“仔”。③专一:专心一意。④漫  相似文献   

14.
在不改变原义的条件下,一些句子可以变换为其它不同结构或不同语气的句式,这就是句子的同义变换。如: ①小李拿走了工具书。 ②小李把工具书拿走了。 ③工具书被小李拿走了。 ④工具书小李拿走了。 ⑤工具书不是让小李拿走了吗? ①——⑤语义基本相同,①是一般动宾句,②是把字句,③是被字句,④是主谓谓语句,⑤是反问句。 句子同义变换在语法修辞方面具有多种不同的作  相似文献   

15.
碧云天 ,黄花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①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② 。黯乡魂③ ,追旅思④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⑤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山映句 :斜阳映山 ,远水接天。②芳草二句 :形容芳草漫无边际。古代文人多以草喻离情。因其触动离恨 ,故云无情。③黯乡魂 ,思念家乡 ,黯然销魂。黯然 ,心神沮丧的样子。④追旅思 ,羁旅的愁思缠扰不休。追 ,追随 ,纠缠。思 ,一作“意”。⑤夜夜句 :谓只有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好梦 ,指回家欢聚的梦。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相似文献   

16.
同样的句子结构,语气不同,感情强弱不同,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这就提供了选择标点的可能性。请看下面两组句子:①把球给我吧。②把球给我好不好?③把球给我!④妈,午饭吃什么?⑤妈!午饭吃什么?前三句都是祈使句,但例①用句号,例②用问号,例③用感叹号。后两句为另一组,都包含一个称呼语,例④在“妈”后用逗号,例⑤则用感叹号。究竟用哪个标点符号是可以听凭作者选择的。同是祈使句,表达命令语气,就用感叹号,如例③;表达请求语气,就用句号,如例①;表达商量的语气,用问号,如例②。例④⑤都有称呼语“妈”,称呼语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它的后面应点逗号,如例④;但是,说话者语气强烈,称呼语与后面句子的联系又相对松散,“妈”的后面就可用感叹号,这样,它就不再是句子的独立成分,而是独语句,如例⑤。  相似文献   

1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偶尔读到王安石的《元日》,忽然想起了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弃旧用新的教学模式,与这位改革家的这句诗是何其的相似。  相似文献   

18.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除】:一年过去了。【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相似文献   

19.
一、选文李衡①于武陵龙阳②泛洲③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死敕④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⑤,亦可足用矣。”吴末⑥,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恒称⑦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⑧”者也。樊重⑨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⑩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輥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輥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齐民要术》)〔注释〕①〔李衡〕人名,三国时吴国官吏。②〔武陵龙阳〕地名,武陵郡龙阳县。③〔泛洲〕湖中大片的淤积洲。④〔敕(chì…  相似文献   

20.
〔练习题〕 从课题重点词“捞”人手,学习概括文章为主要内 容,并通过交流词序练习说话,借得一个意思可以有多 种不同的说法。 〔指导过程〕 1.比下课题,根据课题的重点词“捞”,可以提出 哪些问题了(师出示以下6个问题) ①何时捞?②谁捞铁牛?③在何地捞?④为什么 捞?⑤怎样捞?⑥捞的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后,用一句话回答上述6个问题。 3.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不同形式把6个问题连贯起来说,例如二 ①宋朝怀丙和尚在河中府城外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了上来,为重修浮桥创造条件。 ②为了重修浮桥,宋朝怀丙和尚在河中府城外利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